唐诗宋词元曲本来都是用来唱的,为什么词流传下来而,元代杂剧也叫北曲杂剧,戏曲在元朝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1、唐诗宋词元曲本来都是用来唱的,为什么词流传下来而
因为词只要有记录就能流传,而曲想要流传下来的困难度就高多了。 词和曲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词可以朗诵,而曲却必须要传唱才能体现其韵味,所以词在人群中的流传度本来就是比曲广的。曲的传唱对乐器和人都有1定要求,就拿现代社会来讲吧,我们拿手机听了几十遍的歌曲自己开口唱却还是可能会跑调,何况古代社会的曲子都是现场演奏没有回放的。所以即使很多人想要回味1个曲子也只能靠想象,那时候演奏曲子的技艺掌握在少数人手里,1旦他们不想传授,曲子就很可能失传。 古代精通曲艺的人多为高门大户的女子,她们身份的特殊性使她们无法抛开脸面。
2、元代杂剧也叫北曲杂剧,戏曲在元朝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在经济因素方面。文人离开官场和仕途,转向民间和江湖。没有悲伤和天赋的地方。戏剧创作成为1种渠道。因此,元代的戏曲更有名,含金量也更高。元代有4大剧作家:关汉卿、王世福、马致远和白璞。无论他们拿出哪1个,都有很大的声音。 关汉卿的作品与主流社会的要求有1定的差距。最著名的悲剧“窦娥冤案”是窦娥死后的3个愿望实现了。虽然有开玩笑的成分,但也表明窦娥的委屈可以从世界上学习。在那之前,中国人已经习惯了喜剧和快乐的结局。无论他们经历了多少曲折,邪恶都超过了善。最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幸福与满足。但是窦娥的不公是不正常。
3、古代戏剧在元代才形成,这是什么原因?
元代是蒙古族统治的1个朝代,在元代,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汉族人遭到了普遍的种族歧视。蒙古人色目人是“高等”人,占据统治阶级的大部分人群,而汉族人则沦为被统治阶级。 科举制在元代也出现了1段没落的时期,不仅科举次数少,录取人数少,并且做官做吏的大都是蒙古人,儒生能出人头地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这也就导致了在这1时期,有文化,有能力的才子学士没能得到应有的待遇,而沦为下层人民,他们在市瓦街社里谋求生计。 而在前朝多为农民所做,大多用于娱乐,内容较为浅显,发展不成熟的戏曲也得到了这些人的青睐,或者说,这是他们不得已的生存方式。 他们在戏曲里揭露现实,讽刺吏治,追求美好生活。犹如唐诗宋词,这俨然成了元代文。
4、都说唐诗宋词元曲,但元曲为何很少被提及?
唐诗宋词是有开拓性的文学地位的,无论是创造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难以超越的高度。曲在词的基础上加了衬字,引入很多口语俚语,创新性不那么强,整体艺术水平也不像唐诗宋词那么高。元曲代表了市井文化的兴起,它开始更加注重故事,成为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失去了唐诗宋词作为诗歌应有的独立性,就诗歌来看,自然整体被比下去了。 唐诗的地位最高,宋词其次,元曲最低。 诗词曲诞生时间、编选先后、学习时间、阅读人数、引用次数的顺序,都是唐诗3百首、宋词3百首、元曲3百首。元曲3百首中,众所周知的只有《天净沙·秋思》。蒙学经典中,有《千。
5、中国古代戏曲流派不发达的原因
1、戏曲现状与“日落西山”之说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有自己的民族戏剧,但仔细考查起来,却是有3大源流,1个是古希腊的戏剧,1个是古印度的梵剧,1个是中国的戏曲”
1、。2十世纪的中国戏曲,以拥有3百多个剧种而令世人瞩目,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于十3世纪至十6世纪曾出现过世界同时代的艺术高峰。然而,当中国戏曲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深刻变革,全国各地的剧场演出却呈现出“门庭冷落车马稀”的景象,戏曲艺术的主流历史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逐渐被多元的各种艺术媒体所排挤、所取代。 戏曲艺术的现状与未来命运,引起戏曲界和各方面的关注。有位以“雨人”为笔名的先生,曾于1986年发表过《戏曲正在逐渐衰亡》的文章,引起戏曲界的高度警觉和议论,凡。
6、元杂剧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元杂剧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并称,这说明它在我国文学艺术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种戏剧样式。它的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其间经历了从不完备到完备的发展过程。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进入了鼎盛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元代是封建社会中最黑暗的年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十等人”中名列第9,在娼妓之下、乞丐之上。1些进步的艺人和知识分子激于义愤,纷纷通过杂剧的创作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与斗争,使杂剧在统治者的高压下开出了绚烂的花朵,成为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并列的代表艺术。然而,元杂剧并没有像同时代的南戏那样,到明代演变为可以用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多种声腔演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