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代表戏曲剧种是什么?安徽戏曲剧种是什么?

上海代表戏曲剧种是什么?



1、上海代表戏曲剧种是什么?

上海代表戏曲剧种:

1、沪剧沪剧是上海的代表性剧种,流链备行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它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羡嫌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

2、上海说唱上海说唱是曲艺曲种。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部分地区。是解放后在独脚戏的“唱派”基础上,吸收苏州弹词的说表技巧逐步发展形成。演唱形式比较自由,1般是1人,亦可两人或多人,腔调来自民歌小调及各地方戏曲、曲艺的唱腔,也有自编的1些曲调。

3、浦东说书发源于上海浦东,流布于上海市郊全境及浙江省平湖市等地,又称钹子书、沪书、农民书等。浦东说书说唱并重,注重情节,节奏较快。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施公案》、《包公》等。

4、独脚戏流行于上海、江苏(苏南)、浙江1带,以吴语方言演出,1般由1人或两3人演出,生动滑稽,是1种新型的传统曲艺曲种。兄唤手

5、滑稽戏上海1带的地方戏剧剧种之1,现主要流行于上海及其周边吴语地区。多以上海话作为表现语言,同时大量模仿吴语太湖片方言,偶尔也有对北方话、粤语等其他方言的模仿。

安徽戏曲剧种是什么?



2、安徽戏曲剧种是什么?

安徽戏曲剧种:1.黄梅戏。 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徽,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将黄梅传统剧目《董永卖身》改编成《天仙配》搬上银幕后,黄梅戏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5大剧种之1”。1920年的安徽《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中国戏曲曲艺词典》黄梅戏条目为:黄梅戏,戏曲剧种。2.泗州戏。 泗州戏是安徽省4大汉族戏曲剧种之1,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2百多年的历史。它与山东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着1定的血缘关系。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4大优秀剧种之1,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3.徽剧。 徽剧是1种重要的汉族地方戏曲,主要流行于古徽州府1府6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和安庆市1带。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1带,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拨子。乾隆年间,拨子与4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2簧腔。2黄腔又与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4.庐剧。 庐剧流行于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1带和大别山区,包括6安、淮南、巢湖、滁州、芜湖等地。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1带,古属庐州管辖,故于1955年3月改称“庐剧”。庐剧有约200年的历史,清乾隆、嘉庆年间已有职业班社。初以大别山民歌和江淮之间歌舞为基础,在发展中吸收了阜南的嗨子戏,寿县、凤阳的端公戏,无为的徽剧及肥东、巢湖等地门歌的唱腔和剧目。

山东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3、山东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1、山东梆子:山东梆子是流行于山东省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

2、莱芜梆子:"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是全国独1无2的剧种,已有2百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中的奇葩。

3、枣梆:是山东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1,主要流行于古曹州(今菏泽)。枣梆的唱腔既高亢激昂,又委婉活泼,用真嗓吐词,假嗓托腔,而且真假嗓音截然分开,由真嗓突然翻高而假嗓,是其特有的韵律。

4、东路梆子:又称章丘梆子,是1种山东省的传统戏曲剧种。目前流行的东路梆子,为秦腔系统的分支,是经过山西、河北等省而流传到山东境内章丘、惠民等地的。

5、罗子戏:又称大笛子戏、罗罗头,是山东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1,流传于山东、河南、河北省接壤地带及山西东南边境,在山东主要流行于阳谷、莘县、冠县、东明1带。

浙江的代表戏曲剧种是什么?



4、浙江的代表戏曲剧种是什么?

浙江的代表戏曲剧种是越剧、绍剧、婺剧,具体介绍如下:

1、越剧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1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清朝光绪3十2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艺人初始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

2、绍剧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和上海1带,因其形成于绍兴,并以绍兴地区各县为流行中心,1953年定名为绍剧。

3、婺剧婺剧,俗称金华戏。它流行于浙江金华、衢州、丽水、台州地区和杭州地区的建德、淳安、桐庐,以及赣东北1带,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秋定名为婺剧。婺剧的唱腔特点婺剧的唱腔由于长期在农村草台演出,重做轻唱,其唱腔已不如苏昆严谨,着重于感情和气氛的渲染,而不过分讲究吐字运腔的功夫,甚至有的曲牌的唱词成了“堂众曲”,各个戏中可以自由套用。有的曲牌如武将出场的<点将唇>,旦脚走场的<懒画眉>等,都只在乐曲中表演1番而干脆不唱了。有人认为婺剧的昆曲与弋阳武班有1定关系,它的表演、锣鼓经都与苏昆不同,而接近高腔;大花面用“滚喉”(着重喉总发声,很少用鼻腔共鸣),其曲牌旋律亦与苏昆略异,装饰较少。

上海的代表戏曲剧种是什么



5、上海的代表戏曲剧种是什么

1、上海戏剧的代表剧种就是沪剧、黄梅戏、昆剧、淮剧 、滑稽戏。

2、沪剧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主要有长腔长板、3角板、赋子板等。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优秀剧目有《罗汉钱》、《芦荡火种》、《1个明星的遭蠢伍遇》等。

3、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是中国5大戏曲剧种之1,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特区等地以及台湾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孙碰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王小6打豆腐》、《小辞店》、《玉堂春》等。

4、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1,也是中国传统文则档谈化艺术中的珍品。贯云石做过翰林学士,深受汉族的思想与文学的影响,爱慕江南风物,憧憬恬静闲适的生活,后辞官不做,隐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他善作散曲。他所创的曲调,传给浙江澉浦杨氏,后称为“海盐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3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有影响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5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另外还有1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3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5、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是1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源于清代盐城县和阜宁县,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区。清代中叶,流行于淮安府(今盐城市和淮安市)和扬州府两地区,当地汉族民间流行着1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1人单唱或2人对唱称之为2可子,仅以竹板击节。淮剧后与苏北汉族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之后,又受徽戏和京剧的影响(称为徽夹可),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了淮剧。

6、滑稽戏是1种新兴的汉族戏曲剧种。在抗日战争中期,由上海的曲艺独角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它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的许多地区,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滑稽戏的音乐,沿用独脚戏的“9腔十8调”。滑稽戏的表演,是以独脚戏、相声等曲艺的表演为基础,又吸收了文明戏的表演。

北京的代表戏曲剧种是什么?



6、北京的代表戏曲剧种是什么?

北京的代表戏曲剧种是:京剧。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1,至今已有将近2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1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5十5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3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4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4大徽班”。传承价值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1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