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戏曲作文600字,古代戏曲的作文怎么写??大神们帮帮忙
1、我和戏曲作文600字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1尝吓1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1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1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1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1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1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11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2、古代戏曲的作文怎么写??大神们帮帮忙
戏剧是综合性艺术。中国古代戏曲与诗、词、文、赋等文学体裁不同的是:戏曲既作为阅读的文本存在(“案头之作”),包括剧本的情节、结构、关目、宫调、曲牌、文辞、声韵等方面;又有着复杂的艺术形式(“场上之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是1门综合性的艺术。因此,戏曲从萌芽到成熟是1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国戏曲被称为“晚熟”的艺术。它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金,繁荣兴盛于元,发展演变于明清。直到今天,中国戏曲发展为以国剧——京剧为代表,由众多地方戏曲组成的戏曲大家庭,仍然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为大家带来无穷乐趣。而昆曲,也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艺术殿堂的瑰宝。 古代戏曲的起源 古代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世界3大戏剧艺术之1。同时,戏曲在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分别代表了各个时代最杰出的文学艺术成就。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但中国古代戏曲并非是元代1个时期的艺术,它的萌芽、生长、繁荣,贯通了中国上下5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大体有两条线索,1是从原始社会的巫术表演、西周末年的俳优滑稽表演到西汉百戏中的角抵戏,再到唐代的参军戏,故事表演日渐丰富,逐渐成为戏剧的主体。另1条是由原始歌舞到汉魏隋唐的代面、钵头、踏摇娘等歌舞戏演出,使得民间歌舞艺术获得极大的发展,为戏曲宫调、曲牌、声韵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宋金时期是戏曲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追述戏曲的源头,往往要提及“优孟衣冠”。优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1名职业演员,与当时的楚相孙叔敖相识。孙叔敖生前为官廉洁,没有积攒下什么财产。他去世前叮嘱儿子,如果有1天家里穷得过不下去了,就去找优孟想办法。果然,孙叔敖的妻儿在他去世后生活贫困,他的儿子靠打柴为生。1天,孙叔敖的儿子路遇优孟,将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父亲的遗言告诉了他。优孟按照孙叔敖生前的模样装扮起来,经过1段时间的排练,与孙叔敖生前的言谈举止1模1样了,就去见楚王。楚王看到孙叔敖“重生”,非常惊讶,请他再来做宰相。优孟说,我要回家和老婆商量1下再说。过了几天,他答复楚王说,我的太太说了,不能做楚国的相。楚王问为什么,优孟说,你没看见孙叔敖的先例吗?生前为楚国办了那么多大事情,死后儿子靠打柴为生,又有什么好处呢?于是楚王下令,给孙叔敖的儿子许多封地,让忠臣的后代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这就是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优孟衣冠”的典故。 元代杂剧与体制 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2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元杂剧继承了宋金杂剧、诸宫调等表演艺术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南戏起源于温州等东南沿海1带,又叫“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宋元南戏的代表作为“荆、刘、拜、杀”,成就最高的是《琵琶记》。由于南戏在元代前期处于发展的薄弱阶段,还不能与杂剧1争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 元杂剧有完整的艺术形态,剧本主要由唱曲、宾白和表演3部分组成。在体制上,元杂剧以“折”为单位,1本通常为4折,个别也有1本5到6折的。此外每本还加有1场或两场戏,称为“楔子”,位置或在折前或在两折之间,用来介绍人物、情节等。每本在结尾时有1对或两对对子,称为“题目正名”,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在音乐方面,元杂剧有严格的规定,1折戏只用1套曲子,由同1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而且同1套曲子的排列顺序也比较固定。元杂剧用北曲演唱,乐器主要使用琵琶等弦乐,风格豪放激越。在角色设置上,元杂剧角色分为3大类:末类、旦类、净类,1本戏中只由1人主唱,由正末演唱的戏称为“末本戏”,由正旦演唱的戏称为“旦本戏”。元杂剧中用“科范”来规定动作表情或指示舞台效果,简称“科”。 南戏的体制大为不同。不称“折”而称“出”,1般1部戏有几十出,规模宏大,能够演出曲折的故事。1般由“副末开场”,介绍剧情大意。音乐1般用南方的音乐,但在后期也吸收北方的音乐成分。演唱不限于1人,有独唱、对唱、合唱、轮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他的动作表情和舞台提示叫“介”,不叫“科”。南戏善于讲述家庭和爱情故事,较少历史、公案之作。 在元代近百年的时间里,北杂剧创作风靡全国,作家云起,涌现出1批成就卓著的戏剧作家和演员,剧本成千上万,洋洋大观。著名的剧作家有被誉为“元曲4大家”的关汉卿、郑德辉、白朴、马致远等。关汉卿是元代最伟大的戏曲作家。他的重要作品分别有《窦娥冤》、《单刀会》、《望江亭》、《救风尘》等几十种。白、马、郑的《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马致远还是写散曲的高手,被称为“曲状元”。而伟大的戏剧家王实甫创作了被称为是“天下夺魁”的《西厢记》,成为元代戏曲最高成就的代表作。《赵氏孤儿》是纪君祥的代表作,很早就被伏尔泰等人翻译到欧洲,为中国戏曲赢得了世界声誉。 明清传奇与唱腔 明清两代,在通俗白话小说获得长足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明清传奇也迎来了古代戏曲史上的第2个高峰。戏曲到明清两代分为杂剧和传奇两大类。杂剧虽然还有人写作与演出,如著名作家徐渭的“4声猿”(《雌木兰》、《女驸马》、《狂鼓史》、《玉禅师》),但已度过了它的黄金时期。明清传奇与宋元南戏1脉相承。《琵琶记》被称为“传奇之祖”,讲述了1个“3不从”的故事。而它的结构形式和艺术风格,也奠定了明清传奇的基本格局。 明清传奇荟萃了宋元南戏和杂剧的精华,成为明清时期主要的戏剧体裁。传奇在明清两代,在内容体制、舞台表演等方面都比南戏有进1步的发展,1直延续到清中叶乾隆后期,传奇的表演才逐渐衰微,而代之以地方戏的兴起。 传奇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明万历以后,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出现了称为明代3大传奇的《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和汤显祖的杰作《牡丹亭》。除《牡丹亭》外,汤显祖还有《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临川4梦”。由于对戏曲文学、音乐的理解不同,明代剧坛出现了不同的派别,如昆山派、临川派和吴江派等,著名剧作家有李开先、张凤翼、周朝俊、吕天成、孟称舜、冯梦龙等。围绕着《牡丹亭》的改编等问题,汤显祖与沈璟等人展开了有关戏曲理论方面的激烈争论,被称做“汤沈之争”。到清初更是出现了轰动曲坛的“南洪(升)北孔(尚任)”两位巨星,他们的代表作《长生殿》和《桃花扇》被称为是清代戏曲的“双壁”。 明中期由顾坚、魏良辅等艺人对4大声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的昆山腔做了改革,被称为“水磨调”,低回婉转,悦耳动听。文人按曲填词,昆腔唱遍大江南北,成为明后期以后主要的唱腔。到清乾、嘉时期,统治曲坛的昆曲进入宫廷,脱离人民群众,逐渐被弋阳腔、秦腔、梆子腔、罗罗腔、2黄调等地方小戏所取代,这就是所谓的“雅部”与“花部”的对立。现代京剧就是以2黄调为主,吸收了其他地方戏曲声腔而形成的新剧种,至今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明末清初还出现了1位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有很多关于戏曲创作、表演等的精彩论述。 古代戏曲与小说 我国古代戏曲在成熟过程中吸收了诗、词、文以及民间歌舞、说唱技艺的成果,和小说的血缘关系尤为亲密。小说和戏曲在许多方面是互相借鉴和渗透的。在内容上,唐宋传奇和各种笔记小说,成为古代戏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宝库。著名的如明代汤显祖的“临川4梦”有“3梦”是直接取材于唐人小说:《紫钗记》本自《霍小玉传》,《邯郸记》本自沈即济《枕中记》,《南柯记》本自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反过来,戏曲的故事情节对小说的创作也有影响,如在《3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出现之前,在戏曲舞台上就有大量的“3国戏”、“水浒戏”以及“取经戏”上演,它们直接推动了长篇小说的诞生。在艺术形式上,小说和戏曲也都从对方吸取有益的养料完善自己,可以说是小说中有戏曲,戏曲中有小说。李渔就把小说看作是无声的戏曲,并将自己的小说集定名为《无声戏》。 有人把中国古代戏曲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1.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和之美”,戏曲也不例外。无论在戏曲开始阶段怎样渲染1种生离死别的氛围,但最后大多数是1个“大团圆”的结局。所以,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悲剧”。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说,中国戏曲的特点在于“以歌舞演故事”。也就是说中国的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用歌舞的手段表现1定长度的故事情节。因此,中国的戏曲是“歌剧”、“诗剧”,而非“话剧”。 3.离形取意,得意忘形。中国古代美学还讲究“意境”。戏曲也是如此,许多因素都是写意的,重“意”不重“形”。如抽象的脸谱、飘飞的水袖、简单的陈设,4个人千军万马,1转身千里万里,1支马鞭便有骏马驰骋,两支船桨可在水中荡漾。
3、戏曲进校园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戏曲进校园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戏曲进校园作文1 说到戏曲。戏曲1门分:生、旦、净、丑的行当,讲究唱、念、做、打的综合舞台艺术。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有的振奋人心,有的多咨多彩,有的出神入化。 俗话说得好,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1尝吓1跳呀!在戏曲进校园表演上,当我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1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在戏曲上我知道了蓝脸代表刚强、勇敢。红脸代表赤胆忠心。黄脸代表正直勇猛。白脸代表阴检、狠毒。紫脸代表威武、不屈权贵。绿胜代表粗犷莽撞的绿林好汉,而金银灰脸则代表神仙鬼怪。 戏曲的艺术魅力,多姿多彩将我们带入了历史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感慨不已。 戏曲进校园作文2 “戏曲进校园”系列演出活动是我区文化惠民的1项重要举措,在第2期系列活动中,经开区文化艺术中心特邀市级专业剧团的演员们为广大师生精彩演绎《朝阳沟》、《花木兰》、《红灯记》等经典豫剧选段,区文化艺术中心 精心组织我区10所中小学校参与此次活动,惠及师生家长长达6000余人。 演出过程中,剧团的艺术家们精彩的唱段,丰富多彩的内容,惟妙惟肖的表演,使得同学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演出过程中,华丽的戏服、精致的妆容、扎实的唱功、娴熟的身段,俏皮幽默的表演风格,让同学们看的目不转睛,喝彩连连。戏曲中所传递出的敬亲爱子、大公无私、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也不知不觉深入到每个同学的心中。 除此之外,演员们和台下的“00后”观众们互动起来也是妙语连珠,为了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戏曲的艺术魅力,从豫剧的起源到不同行当,娓娓道来,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对演员们精彩表演的解说更诠释了豫剧唱念做打,虚拟表演的特色。虽然现场有不少同学是第1次听戏曲,但活动过程中通过观看表演、台下互动提问、抓拍视频,有的同学当场表示已经被豫剧实力“圈粉”! 戏曲进校园作文3 10月23日,“戏曲进校园”来到8卦庙小学,梨园春秋节目主持人张鹏在舞台上亮相,他非常和蔼可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师生介绍戏曲文化,包括生旦净丑行当的特点,让师生学到很多戏曲知识。 河南孝爱文化有限公司的演员为全校学生带来精彩的戏曲表演,让孩子们领略到戏曲的独特魅力。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邃厚重,戏曲资源广博精深,剧种繁多,剧目丰富,名家辈出。整场演出精彩纷呈,演员的演唱声、动作手势和还有热闹的锣鼓声紧密结合,形成了极其热闹的演出氛围,每1个节目都赢得现场的掌声阵阵。精彩的开场表演拉开了整个活动的序幕,孩子们纷纷鼓掌喝彩。十几名演员们充满青春活力、引人入胜的表演成为校园1道独特的风景。《花木兰》、《大登殿》《小仓娃》《包公铡美案》选段,1幕幕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戏曲表演,或诙谐幽默、或声音浑厚,或端庄稳重,演绎须生、闺门旦、小旦、小生、丑角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传承发展河南戏曲,弘扬中华戏曲文化。感谢戏曲进校园活动,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戏曲知识。 戏曲进校园作文4 昨天《戏曲进校园》走进了我们的学校,听完1下午的戏曲,我热血沸腾,虽然已过去1天,但我记忆犹新,其中我最喜欢的戏曲是开场曲《红灯记》虽然只有两个人物,但是演的却是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红灯记》讲的是1位衣着朴素的母亲的孩子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为中国而献身。而那位母亲和她唯1的女儿不但不怨恨自己的国家,反而还鼓励后人继续为国家做贡献。我想到作为小学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作为大人要好好工作,为国家奉献。 我感觉如果每个人都不为国家做奉献,国家最终还是1盘散沙。如果每个人都为国家出1份力,哪怕只是随手捡1片纸屑,见面的1个微笑,我相信国家就会越来越好。人心齐,泰山移;兄弟齐心,其利断金;1根竹竿易折断弯,3根麻绳难扯断;1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1个篱笆3个桩,1个好汉3个帮;3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古时候哲人的话我们要永远牢记!让我们团结1致,创造出更加富强、文明、和谐、美好的新中国! 戏曲进校园作文5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为向学生推广普及传统戏曲艺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月12日上午,20xx年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柳林镇第8小学隆重举行。 活动在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中拉开了帷幕。各位艺术家大显身手,为师生们准备了歌曲演唱、山东吕剧《马大宝喝醉了酒》、民歌《大辫子甩3甩》、山东快板、花木兰从军、红灯记等十余个节目。整个活动中学生都全神贯注,不忍错过他们表演的每1个精彩瞬间,精彩的演出使孩子们大开眼界。 此次“戏曲进校园”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尊重和热爱,增进了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全体师生在领略戏曲之美的同时,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油然而生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戏曲进校园作文6 今天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去体育馆看了丰富多彩的戏曲,很喜欢,很有意思。 第1个节目,有1位武生,他会后空翻、翻跟头、还会耍刀,他的动作很熟练,真是帅极了。这么厉害的功夫,1定是多年的刻苦训练,才能达到这种程度! 还有1位,他是丑角,他在地上表演的时候,把腿踡起来,在地上转来转去,怎么也不倒,就像不倒翁1样。 还有1个节目是我最喜欢的豫剧,表演的是“花木兰”,他们说的话我就听懂了两句,“谁说女子享清闲?”“谁说女子不如另?”花木兰是1个女生,国家招兵那年,他的父亲是1位老将军。那时因为父亲太老了,身体不太好,他还是要去参军,花木兰不想让父亲去。决定替父从军,晚上穿上父亲的军装,去报名参军了。父亲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又很心疼自己的女儿…… 豫剧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另1个角色,他叫包拯。老师让我们叫他包青天或者包大人,我觉得他的脸上画的好黑呀!他的额头上还有1个月亮,听说是1个“铁面无私”的好官,人们1直敬仰他。 观看完这些节目,回到教室,大家还在兴高采烈地讨论着精彩的戏曲片段。 戏曲进校园作文7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在结束了上午的运动会以后又开始了1个重要的活动——戏曲进校园。我和孩子们都1样,非常期待。 下午孩子们到学校以后我们组织孩子们1块儿到操场上准备观看戏曲老师们带来的精彩表演。1会儿音乐响起来了,操场上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顿时安静下来了。只见1个个身着戏服的大花脸1个1个登上了舞台。开始了精彩的表演,孩子们也都看的非常投入。1个表要结束以后。戏曲老师开始给孩子们普及戏曲知识。生旦净末丑,以及各种乐器。孩子们听的都非常认真,后面1个环节是教孩子们唱经典的《花木兰》选段。同时又欣赏了《穆桂英挂帅》等等比较有名的经典选段。 孩子们在玩乐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这种在无形之中学到的知识是非常多的.,我也希望有很多的知识像这种方式1样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们接受并吸收。 戏曲进校园作文8 我是1名高中生,来自郑州市第5十3中学。在参加活动中,我感受到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需要有人去延续传承。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黄梅戏。据了解,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5大戏曲剧种之1,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4大优秀剧种。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3省交界处黄梅1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1个新生的戏曲剧种.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那天我们观赏了众多戏剧,还有戏剧大师亲自给我们讲解戏剧的知识,是同学们更深刻的了解到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那天的天气晴朗,蓝天白云,映衬这戏剧的舞台,更显得自然和谐,赏心悦目,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我相信大家也1定有跟我相同的感受,至此,有感而发。 戏曲进校园作文9 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领略戏曲艺术的魅力,中共27宣传部,27区文化旅游局,27区教体局,27区财政局联合主办,河南茶香村艺术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了27区西胡垌小学。 11月28日下午,演出正式拉开了帷幕。戏曲老师与孩子们精彩互动,并介绍戏曲的基本知识,让孩子们重点了解河南地区3大著名剧种豫剧、曲剧、越调的唱段,戏曲行当的名称生、旦、净、丑,以及豫剧的唱、念、做、打等基本知识。通过交流激发孩子们对戏曲的兴趣。 活动历时1个多小时,本次活动注重孩子们的参与感与体验感。整个活动精彩纷呈,演员的演唱声、幕后的帮腔声和还有热闹的锣鼓声紧密结合,形成了极其热闹的演出氛围。每1个节目都赢得现场的掌声阵阵。 本次活动取得既定成效,既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充分了解戏曲,感受地方戏曲的魅力,又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戏曲进校园作文10 星期3下午,我们班有幸被选中去参加戏曲进校园活动。生、旦、净、末、丑行的艺术家们大显身手,为我们表演了《东方夫人》、《7品芝麻官》等节目。 最令我期待的还是与艺术家们互动的环节了。旦行艺术家为我们表演了1套花旦动作,梳妆、开门、插花……我和小朋友们认真地学着。刚开始我还有点紧张,因为我以前没有学过戏,害怕学不会。不过,过了1会儿,我才发现,其实这套动作很有趣。 戏曲是我国的国粹,是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但是有许多小朋友都觉得京剧、豫剧等无非就是把脸上抹得花花绿绿的,咿咿呀呀地唱个不停,没有什么意思。但实际上戏曲中有许多奥妙,值得我们去探索。 我爱这次戏曲进校园活动。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 戏曲进校园作文11 今天,有个戏团来到我们学校为我们表演而且只让我们5年级去看了。 在表演过程中,他们还教了我们戏曲的4功:唱,做,念,打。和戏曲的5法:手,眼,身,法,步。之后,他们就为我们分别表演了4功。他们先分别每1功表演1法。剩最后1法时他们1下把4功和5法全表现出来了。他们表演的栩栩如生,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表演打时,几位演员配合的天衣无缝,每次在快打种时他们都会故意放慢,但是表演被打的的喊痛的时机有恰到好处。在另1个表演打的片段中,两位把红缨枪使用的得心应手。在哪之后,他们还请了4位同学现场叫他们红缨枪的事使用方法,台上的4位同学也学的非常快不1会就已经学会了红缨枪的基本使用方法,在他们展示自己的学业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几个细小的错误。唉~虽然他们出现了失误,可我连会都不会。 真希望他们下次还来。 戏曲进校园作文12 今天我们学校开展了戏曲进校园,让我 为大家讲讲什么是戏曲吧! 戏曲是“戏中之曲”,是在戏中演唱唱词,用以与“散曲”有所区隔,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起源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经过8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逐渐形成比较完整戏曲艺术体系。戏曲成为 中国传统具有各种舞台元素的戏剧形式,以代言体方式呈现表演艺术。戏曲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歌剧、舞剧、话剧。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的京剧、豫剧、越剧,被官方和戏迷友人们誉为 中国戏曲3鼎甲。 今天的戏曲表演了很多,如花木兰,包青天等,人物的表演都生动有趣,还邀请了1些学生上台模仿他们的表演,学生们模仿的很认真,老师教的也很认真,带动了全场1起学,每个项目结束了,我们全部都,鼓起了热烈的掌声,那掌声震天动地。 最后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送走了他们,希望来年他们过来的时候,表演更加精彩绝伦。 戏曲进校园作文13 今天,在我校开展了第1届“戏曲进校园”活动,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去观看了戏曲表演。 小时候,看见自己的爷爷和奶奶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很老土,赶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赏了戏曲后,我才被戏曲震撼了。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川剧变脸《戏曲进校园》观后感《戏曲进校园》观后感。看了很长时间,经过仔细观察,我终于知道了变脸的“庐山真面目”。其实变脸人的衣服后面有1个机关,每次要变脸时,我都注意到变脸人的手会往背后伸。 还有使我高兴的1出戏,1个白胡子老爷爷,头上戴个有“翅膀”的帽子,这个节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爷爷戏没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厉害。他头上的两个“小翅膀”很神,爷爷头晃晃它就1直在转。老爷爷走路,走着走着摔倒了,倒下时还1直在吹胡子,从中看出老爷爷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后,主持人说爷爷练了2十多年了,我都惊呆了,不愧为“台上1分钟,台下十年功”呐。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 戏曲进校园作文14 周4的上午,我们学校举行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 我们兴高采烈的来到操场,有秩序的坐下来。安静的等待节目的开始。 主持人开始报幕,第1个节目是“花木兰”。只见4名先锋小将拿着红缨枪在台上亮相1圈,然后整齐的站在舞台的两旁。花木兰上场了,扮相英姿飒爽,身穿戏服,头饰5颜6色。只见花木兰在台上挥舞着手里的花枪,那台步走的是虎虎生风,引得台下1阵阵掌声。 接下来主持人让同学们上台体验红缨枪的威风,台上的演员积极认真的教他们1招1式,他们学的也是有模有样。 活动马上结束了,主持人在台上说:“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传承下去,让所有喜爱戏曲的孩子们能观赏到大师的风采。” 真是1节与众不同的课呀! 戏曲进校园作文15 上学期我们参加了戏曲进校园,也让我第1次正式接触戏曲,了解到戏曲是有京剧、越剧、豫剧、评剧、黄梅戏……。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戏曲老师首先给我们表演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和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花木兰的孝顺和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屡建战功,成为1代巾帼英雄。也让我们知道岳飞的忠诚,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1名抗金名将。他们表演得也非常出色,他们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生、旦、净、丑。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1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 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
4、古代戏曲的作文怎么写??
戏剧是综合性艺术。中国古代戏曲与诗、词、文、赋等文学体裁不同的是:戏曲既作为阅读的文本存在(“案头之作”),包括剧本的情节、结构、关目、宫调、曲牌、文辞、声韵等方面;又有着复杂的艺术形式(“场上之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是1门综合性的艺术。因此,戏曲从萌芽到成熟是1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国戏曲被称为“晚熟”的艺术。它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金,繁荣兴盛于元,发展演变于明清。直到今天,中国戏曲发展为以国剧--京剧为代表,由众多地方戏曲组成的戏曲大家庭,仍然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为大家带来无穷乐趣。而昆曲,也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艺术殿堂的瑰宝。 古代戏曲的起源 古代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世界3大戏剧艺术之1。同时,戏曲在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分别代表了各个时代最杰出的文学艺术成就。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但中国古代戏曲并非是元代1个时期的艺术,它的萌芽、生长、繁荣,贯通了中国上下5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大体有两条线索,1是从原始社会的巫术表演、西周末年的俳优滑稽表演到西汉百戏中的角抵戏,再到唐代的参军戏,故事表演日渐丰富,逐渐成为戏剧的主体。另1条是由原始歌舞到汉魏隋唐的代面、钵头、踏摇娘等歌舞戏演出,使得民间歌舞艺术获得极大的发展,为戏曲宫调、曲牌、声韵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宋金时期是戏曲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追述戏曲的源头,往往要提及“优孟衣冠”。优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1名职业演员,与当时的楚相孙叔敖相识。孙叔敖生前为官廉洁,没有积攒下什么财产。他去世前叮嘱儿子,如果有1天家里穷得过不下去了,就去找优孟想办法。果然,孙叔敖的妻儿在他去世后生活贫困,他的儿子靠打柴为生。1天,孙叔敖的儿子路遇优孟,将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父亲的遗言告诉了他。优孟按照孙叔敖生前的模样装扮起来,经过1段时间的排练,与孙叔敖生前的言谈举止1模1样了,就去见楚王。楚王看到孙叔敖“重生”,非常惊讶,请他再来做宰相。优孟说,我要回家和老婆商量1下再说。过了几天,他答复楚王说,我的太太说了,不能做楚国的相。楚王问为什么,优孟说,你没看见孙叔敖的先例吗?生前为楚国办了那么多大事情,死后儿子靠打柴为生,又有什么好处呢?于是楚王下令,给孙叔敖的儿子许多封地,让忠臣的后代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这就是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优孟衣冠”的典故。 元代杂剧与体制 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2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元杂剧继承了宋金杂剧、诸宫调等表演艺术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南戏起源于温州等东南沿海1带,又叫“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宋元南戏的代表作为“荆、刘、拜、杀”,成就最高的是《琵琶记》。由于南戏在元代前期处于发展的薄弱阶段,还不能与杂剧1争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 元杂剧有完整的艺术形态,剧本主要由唱曲、宾白和表演3部分组成。在体制上,元杂剧以“折”为单位,1本通常为4折,个别也有1本5到6折的。此外每本还加有1场或两场戏,称为“楔子”,位置或在折前或在两折之间,用来介绍人物、情节等。每本在结尾时有1对或两对对子,称为“题目正名”,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在音乐方面,元杂剧有严格的规定,1折戏只用1套曲子,由同1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而且同1套曲子的排列顺序也比较固定。元杂剧用北曲演唱,乐器主要使用琵琶等弦乐,风格豪放激越。在角色设置上,元杂剧角色分为3大类:末类、旦类、净类,1本戏中只由1人主唱,由正末演唱的戏称为“末本戏”,由正旦演唱的戏称为“旦本戏”。元杂剧中用“科范”来规定动作表情或指示舞台效果,简称“科”。 南戏的体制大为不同。不称“折”而称“出”,1般1部戏有几十出,规模宏大,能够演出曲折的故事。1般由“副末开场”,介绍剧情大意。音乐1般用南方的音乐,但在后期也吸收北方的音乐成分。演唱不限于1人,有独唱、对唱、合唱、轮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他的动作表情和舞台提示叫“介”,不叫“科”。南戏善于讲述家庭和爱情故事,较少历史、公案之作。 在元代近百年的时间里,北杂剧创作风靡全国,作家云起,涌现出1批成就卓著的戏剧作家和演员,剧本成千上万,洋洋大观。著名的剧作家有被誉为“元曲4大家”的关汉卿、郑德辉、白朴、马致远等。关汉卿是元代最伟大的戏曲作家。他的重要作品分别有《窦娥冤》、《单刀会》、《望江亭》、《救风尘》等几十种。白、马、郑的《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马致远还是写散曲的高手,被称为“曲状元”。而伟大的戏剧家王实甫创作了被称为是“天下夺魁”的《西厢记》,成为元代戏曲最高成就的代表作。《赵氏孤儿》是纪君祥的代表作,很早就被伏尔泰等人翻译到欧洲,为中国戏曲赢得了世界声誉。 明清传奇与唱腔 明清两代,在通俗白话小说获得长足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明清传奇也迎来了古代戏曲史上的第2个高峰。戏曲到明清两代分为杂剧和传奇两大类。杂剧虽然还有人写作与演出,如著名作家徐渭的“4声猿”(《雌木兰》、《女驸马》、《狂鼓史》、《玉禅师》),但已度过了它的黄金时期。明清传奇与宋元南戏1脉相承。《琵琶记》被称为“传奇之祖”,讲述了1个“3不从”的故事。而它的结构形式和艺术风格,也奠定了明清传奇的基本格局。 明清传奇荟萃了宋元南戏和杂剧的精华,成为明清时期主要的戏剧体裁。传奇在明清两代,在内容体制、舞台表演等方面都比南戏有进1步的发展,1直延续到清中叶乾隆后期,传奇的表演才逐渐衰微,而代之以地方戏的兴起。 传奇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明万历以后,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出现了称为明代3大传奇的《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和汤显祖的杰作《牡丹亭》。除《牡丹亭》外,汤显祖还有《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临川4梦”。由于对戏曲文学、音乐的理解不同,明代剧坛出现了不同的派别,如昆山派、临川派和吴江派等,著名剧作家有李开先、张凤翼、周朝俊、吕天成、孟称舜、冯梦龙等。围绕着《牡丹亭》的改编等问题,汤显祖与沈璟等人展开了有关戏曲理论方面的激烈争论,被称做“汤沈之争”。到清初更是出现了轰动曲坛的“南洪(升)北孔(尚任)”两位巨星,他们的代表作《长生殿》和《桃花扇》被称为是清代戏曲的“双壁”。 明中期由顾坚、魏良辅等艺人对4大声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的昆山腔做了改革,被称为“水磨调”,低回婉转,悦耳动听。文人按曲填词,昆腔唱遍大江南北,成为明后期以后主要的唱腔。到清乾、嘉时期,统治曲坛的昆曲进入宫廷,脱离人民群众,逐渐被弋阳腔、秦腔、梆子腔、罗罗腔、2黄调等地方小戏所取代,这就是所谓的“雅部”与“花部”的对立。现代京剧就是以2黄调为主,吸收了其他地方戏曲声腔而形成的新剧种,至今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明末清初还出现了1位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有很多关于戏曲创作、表演等的精彩论述。 古代戏曲与小说 我国古代戏曲在成熟过程中吸收了诗、词、文以及民间歌舞、说唱技艺的成果,和小说的血缘关系尤为亲密。小说和戏曲在许多方面是互相借鉴和渗透的。在内容上,唐宋传奇和各种笔记小说,成为古代戏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宝库。著名的如明代汤显祖的“临川4梦”有“3梦”是直接取材于唐人小说:《紫钗记》本自《霍小玉传》,《邯郸记》本自沈即济《枕中记》,《南柯记》本自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反过来,戏曲的故事情节对小说的创作也有影响,如在《3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出现之前,在戏曲舞台上就有大量的“3国戏”、“水浒戏”以及“取经戏”上演,它们直接推动了长篇小说的诞生。在艺术形式上,小说和戏曲也都从对方吸取有益的养料完善自己,可以说是小说中有戏曲,戏曲中有小说。李渔就把小说看作是无声的戏曲,并将自己的小说集定名为《无声戏》。 有人把中国古代戏曲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1.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和之美”,戏曲也不例外。无论在戏曲开始阶段怎样渲染1种生离死别的氛围,但最后大多数是1个“大团圆”的结局。所以,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悲剧”。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说,中国戏曲的特点在于“以歌舞演故事”。也就是说中国的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用歌舞的手段表现1定长度的故事情节。因此,中国的戏曲是“歌剧”、“诗剧”,而非“话剧”。 3.离形取意,得意忘形。中国古代美学还讲究“意境”。戏曲也是如此,许多因素都是写意的,重“意”不重“形”。如抽象的脸谱、飘飞的水袖、简单的陈设,4个人千军万马,1转身千里万里,1支马鞭便有骏马驰骋,两支船桨可在水中荡漾。
5、感受戏曲之美 作文600字 根据7年级下语文教科书,综合性学习4,来写作。
戏曲的艺术魅力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1尝吓1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1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1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1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1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1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11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6、戏曲进校园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戏曲进校园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戏曲进校园作文1 说到戏曲。戏曲1门分:生、旦、净、丑的行当,讲究唱、念、做、打的综合舞台艺术。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有的振奋人心,有的多咨多彩,有的出神入化。 俗话说得好,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1尝吓1跳呀!在戏曲进校园表演上,当我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1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在戏曲上我知道了蓝脸代表刚强、勇敢。红脸代表赤胆忠心。黄脸代表正直勇猛。白脸代表阴检、狠毒。紫脸代表威武、不屈权贵。绿胜代表粗犷莽撞的绿林好汉,而金银灰脸则代表神仙鬼怪。 戏曲的艺术魅力,多姿多彩将我们带入了历史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感慨不已。 戏曲进校园作文2 “戏曲进校园”系列演出活动是我区文化惠民的1项重要举措,在第2期系列活动中,经开区文化艺术中心特邀市级专业剧团的演员们为广大师生精彩演绎《朝阳沟》、《花木兰》、《红灯记》等经典豫剧选段,区文化艺术中心 精心组织我区10所中小学校参与此次活动,惠及师生家长长达6000余人。 演出过程中,剧团的艺术家们精彩的唱段,丰富多彩的内容,惟妙惟肖的表演,使得同学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演出过程中,华丽的戏服、精致的妆容、扎实的唱功、娴熟的身段,俏皮幽默的表演风格,让同学们看的目不转睛,喝彩连连。戏曲中所传递出的敬亲爱子、大公无私、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也不知不觉深入到每个同学的心中。 除此之外,演员们和台下的“00后”观众们互动起来也是妙语连珠,为了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戏曲的艺术魅力,从豫剧的起源到不同行当,娓娓道来,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对演员们精彩表演的解说更诠释了豫剧唱念做打,虚拟表演的特色。虽然现场有不少同学是第1次听戏曲,但活动过程中通过观看表演、台下互动提问、抓拍视频,有的同学当场表示已经被豫剧实力“圈粉”! 戏曲进校园作文3 10月23日,“戏曲进校园”来到8卦庙小学,梨园春秋节目主持人张鹏在舞台上亮相,他非常和蔼可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师生介绍戏曲文化,包括生旦净丑行当的特点,让师生学到很多戏曲知识。 河南孝爱文化有限公司的演员为全校学生带来精彩的戏曲表演,让孩子们领略到戏曲的独特魅力。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邃厚重,戏曲资源广博精深,剧种繁多,剧目丰富,名家辈出。整场演出精彩纷呈,演员的演唱声、动作手势和还有热闹的锣鼓声紧密结合,形成了极其热闹的演出氛围,每1个节目都赢得现场的掌声阵阵。精彩的开场表演拉开了整个活动的序幕,孩子们纷纷鼓掌喝彩。十几名演员们充满青春活力、引人入胜的表演成为校园1道独特的风景。《花木兰》、《大登殿》《小仓娃》《包公铡美案》选段,1幕幕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戏曲表演,或诙谐幽默、或声音浑厚,或端庄稳重,演绎须生、闺门旦、小旦、小生、丑角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传承发展河南戏曲,弘扬中华戏曲文化。感谢戏曲进校园活动,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戏曲知识。 戏曲进校园作文4 昨天《戏曲进校园》走进了我们的学校,听完1下午的戏曲,我热血沸腾,虽然已过去1天,但我记忆犹新,其中我最喜欢的戏曲是开场曲《红灯记》虽然只有两个人物,但是演的却是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红灯记》讲的是1位衣着朴素的母亲的孩子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为中国而献身。而那位母亲和她唯1的女儿不但不怨恨自己的国家,反而还鼓励后人继续为国家做贡献。我想到作为小学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作为大人要好好工作,为国家奉献。 我感觉如果每个人都不为国家做奉献,国家最终还是1盘散沙。如果每个人都为国家出1份力,哪怕只是随手捡1片纸屑,见面的1个微笑,我相信国家就会越来越好。人心齐,泰山移;兄弟齐心,其利断金;1根竹竿易折断弯,3根麻绳难扯断;1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1个篱笆3个桩,1个好汉3个帮;3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古时候哲人的话我们要永远牢记!让我们团结1致,创造出更加富强、文明、和谐、美好的新中国! 戏曲进校园作文5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为向学生推广普及传统戏曲艺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月12日上午,20xx年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柳林镇第8小学隆重举行。 活动在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中拉开了帷幕。各位艺术家大显身手,为师生们准备了歌曲演唱、山东吕剧《马大宝喝醉了酒》、民歌《大辫子甩3甩》、山东快板、花木兰从军、红灯记等十余个节目。整个活动中学生都全神贯注,不忍错过他们表演的每1个精彩瞬间,精彩的演出使孩子们大开眼界。 此次“戏曲进校园”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尊重和热爱,增进了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全体师生在领略戏曲之美的同时,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油然而生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戏曲进校园作文6 今天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去体育馆看了丰富多彩的戏曲,很喜欢,很有意思。 第1个节目,有1位武生,他会后空翻、翻跟头、还会耍刀,他的动作很熟练,真是帅极了。这么厉害的功夫,1定是多年的刻苦训练,才能达到这种程度! 还有1位,他是丑角,他在地上表演的时候,把腿踡起来,在地上转来转去,怎么也不倒,就像不倒翁1样。 还有1个节目是我最喜欢的豫剧,表演的是“花木兰”,他们说的话我就听懂了两句,“谁说女子享清闲?”“谁说女子不如另?”花木兰是1个女生,国家招兵那年,他的父亲是1位老将军。那时因为父亲太老了,身体不太好,他还是要去参军,花木兰不想让父亲去。决定替父从军,晚上穿上父亲的军装,去报名参军了。父亲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又很心疼自己的女儿…… 豫剧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另1个角色,他叫包拯。老师让我们叫他包青天或者包大人,我觉得他的脸上画的好黑呀!他的额头上还有1个月亮,听说是1个“铁面无私”的好官,人们1直敬仰他。 观看完这些节目,回到教室,大家还在兴高采烈地讨论着精彩的戏曲片段。 戏曲进校园作文7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在结束了上午的运动会以后又开始了1个重要的活动——戏曲进校园。我和孩子们都1样,非常期待。 下午孩子们到学校以后我们组织孩子们1块儿到操场上准备观看戏曲老师们带来的精彩表演。1会儿音乐响起来了,操场上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顿时安静下来了。只见1个个身着戏服的大花脸1个1个登上了舞台。开始了精彩的表演,孩子们也都看的非常投入。1个表要结束以后。戏曲老师开始给孩子们普及戏曲知识。生旦净末丑,以及各种乐器。孩子们听的都非常认真,后面1个环节是教孩子们唱经典的《花木兰》选段。同时又欣赏了《穆桂英挂帅》等等比较有名的经典选段。 孩子们在玩乐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这种在无形之中学到的知识是非常多的.,我也希望有很多的知识像这种方式1样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们接受并吸收。 戏曲进校园作文8 我是1名高中生,来自郑州市第5十3中学。在参加活动中,我感受到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需要有人去延续传承。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黄梅戏。据了解,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5大戏曲剧种之1,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4大优秀剧种。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3省交界处黄梅1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1个新生的戏曲剧种.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那天我们观赏了众多戏剧,还有戏剧大师亲自给我们讲解戏剧的知识,是同学们更深刻的了解到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那天的天气晴朗,蓝天白云,映衬这戏剧的舞台,更显得自然和谐,赏心悦目,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我相信大家也1定有跟我相同的感受,至此,有感而发。 戏曲进校园作文9 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领略戏曲艺术的魅力,中共27宣传部,27区文化旅游局,27区教体局,27区财政局联合主办,河南茶香村艺术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了27区西胡垌小学。 11月28日下午,演出正式拉开了帷幕。戏曲老师与孩子们精彩互动,并介绍戏曲的基本知识,让孩子们重点了解河南地区3大著名剧种豫剧、曲剧、越调的唱段,戏曲行当的名称生、旦、净、丑,以及豫剧的唱、念、做、打等基本知识。通过交流激发孩子们对戏曲的兴趣。 活动历时1个多小时,本次活动注重孩子们的参与感与体验感。整个活动精彩纷呈,演员的演唱声、幕后的帮腔声和还有热闹的锣鼓声紧密结合,形成了极其热闹的演出氛围。每1个节目都赢得现场的掌声阵阵。 本次活动取得既定成效,既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充分了解戏曲,感受地方戏曲的魅力,又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戏曲进校园作文10 星期3下午,我们班有幸被选中去参加戏曲进校园活动。生、旦、净、末、丑行的艺术家们大显身手,为我们表演了《东方夫人》、《7品芝麻官》等节目。 最令我期待的还是与艺术家们互动的环节了。旦行艺术家为我们表演了1套花旦动作,梳妆、开门、插花……我和小朋友们认真地学着。刚开始我还有点紧张,因为我以前没有学过戏,害怕学不会。不过,过了1会儿,我才发现,其实这套动作很有趣。 戏曲是我国的国粹,是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但是有许多小朋友都觉得京剧、豫剧等无非就是把脸上抹得花花绿绿的,咿咿呀呀地唱个不停,没有什么意思。但实际上戏曲中有许多奥妙,值得我们去探索。 我爱这次戏曲进校园活动。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 戏曲进校园作文11 今天,有个戏团来到我们学校为我们表演而且只让我们5年级去看了。 在表演过程中,他们还教了我们戏曲的4功:唱,做,念,打。和戏曲的5法:手,眼,身,法,步。之后,他们就为我们分别表演了4功。他们先分别每1功表演1法。剩最后1法时他们1下把4功和5法全表现出来了。他们表演的栩栩如生,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表演打时,几位演员配合的天衣无缝,每次在快打种时他们都会故意放慢,但是表演被打的的喊痛的时机有恰到好处。在另1个表演打的片段中,两位把红缨枪使用的得心应手。在哪之后,他们还请了4位同学现场叫他们红缨枪的事使用方法,台上的4位同学也学的非常快不1会就已经学会了红缨枪的基本使用方法,在他们展示自己的学业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几个细小的错误。唉~虽然他们出现了失误,可我连会都不会。 真希望他们下次还来。 戏曲进校园作文12 今天我们学校开展了戏曲进校园,让我 为大家讲讲什么是戏曲吧! 戏曲是“戏中之曲”,是在戏中演唱唱词,用以与“散曲”有所区隔,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起源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经过8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逐渐形成比较完整戏曲艺术体系。戏曲成为 中国传统具有各种舞台元素的戏剧形式,以代言体方式呈现表演艺术。戏曲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歌剧、舞剧、话剧。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的京剧、豫剧、越剧,被官方和戏迷友人们誉为 中国戏曲3鼎甲。 今天的戏曲表演了很多,如花木兰,包青天等,人物的表演都生动有趣,还邀请了1些学生上台模仿他们的表演,学生们模仿的很认真,老师教的也很认真,带动了全场1起学,每个项目结束了,我们全部都,鼓起了热烈的掌声,那掌声震天动地。 最后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送走了他们,希望来年他们过来的时候,表演更加精彩绝伦。 戏曲进校园作文13 今天,在我校开展了第1届“戏曲进校园”活动,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去观看了戏曲表演。 小时候,看见自己的爷爷和奶奶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很老土,赶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赏了戏曲后,我才被戏曲震撼了。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川剧变脸《戏曲进校园》观后感《戏曲进校园》观后感。看了很长时间,经过仔细观察,我终于知道了变脸的“庐山真面目”。其实变脸人的衣服后面有1个机关,每次要变脸时,我都注意到变脸人的手会往背后伸。 还有使我高兴的1出戏,1个白胡子老爷爷,头上戴个有“翅膀”的帽子,这个节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爷爷戏没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厉害。他头上的两个“小翅膀”很神,爷爷头晃晃它就1直在转。老爷爷走路,走着走着摔倒了,倒下时还1直在吹胡子,从中看出老爷爷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后,主持人说爷爷练了2十多年了,我都惊呆了,不愧为“台上1分钟,台下十年功”呐。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 戏曲进校园作文14 周4的上午,我们学校举行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 我们兴高采烈的来到操场,有秩序的坐下来。安静的等待节目的开始。 主持人开始报幕,第1个节目是“花木兰”。只见4名先锋小将拿着红缨枪在台上亮相1圈,然后整齐的站在舞台的两旁。花木兰上场了,扮相英姿飒爽,身穿戏服,头饰5颜6色。只见花木兰在台上挥舞着手里的花枪,那台步走的是虎虎生风,引得台下1阵阵掌声。 接下来主持人让同学们上台体验红缨枪的威风,台上的演员积极认真的教他们1招1式,他们学的也是有模有样。 活动马上结束了,主持人在台上说:“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传承下去,让所有喜爱戏曲的孩子们能观赏到大师的风采。” 真是1节与众不同的课呀! 戏曲进校园作文15 上学期我们参加了戏曲进校园,也让我第1次正式接触戏曲,了解到戏曲是有京剧、越剧、豫剧、评剧、黄梅戏……。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戏曲老师首先给我们表演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和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花木兰的孝顺和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屡建战功,成为1代巾帼英雄。也让我们知道岳飞的忠诚,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1名抗金名将。他们表演得也非常出色,他们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生、旦、净、丑。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1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 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