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南外宗正司的南迁,对闽南戏曲的发展有什么影,闽南歌仔戏的传承价值

南宋时,南外宗正司的南迁,对闽南戏曲的发展有什么影



1、南宋时,南外宗正司的南迁,对闽南戏曲的发展有什么影

历史分析《旧唐书》卷4十云“圣历2年(699年)分泉州(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3县置武荣州,景云2年(711年)改为泉州(今泉州)。开元2十9年(741年)割龙溪属漳州。”《舆地纪胜》卷1百3十4云“梁封王审知为闽王,漳泉并属焉。”乾隆《泉州府志》卷3云“太平兴国6年(981年),割所属莆田、仙游别为兴化军,长泰归漳州。”所以,唐代至北宋初,泉州包含了今莆田、仙游及部分漳州。现在属于闽南戏系统的莆仙戏、梨园戏、木偶戏等都是在这个地区产生发展的。?戏曲的产生和发展不能离开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因此研究闽南戏必须研究唐宋时代泉州的有关历史,才可正本清源。?泉州兴化,从唐开始逐步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各自为文化发达,人才辈出的地区。唐大历(766-77。

闽南歌仔戏的传承价值



2、闽南歌仔戏的传承价值

歌仔戏自诞生后,两岸戏班及艺人演出交流不断,作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宝贵艺术形式,歌仔戏已经成为维系两岸人民精神文化的1条重要纽带。保护和发展歌仔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推动祖国的和平统1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受现代文化艺术形式和流行风尚的影响,歌仔戏现今主要只在中老年人中流行,青年人已不再对其感兴趣,这样的现状极大地影响了歌仔戏的生存和传续,需要制定措施加以保护。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歌仔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

闽南戏剧的起源及发展状况



3、闽南戏剧的起源及发展状况

在闽南最为人们所称道、所赞叹的,就是蜚声海内外的闽南地方戏曲艺术。 艺苑奇葩,群芳竞秀。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1。它那典雅清丽、委婉深沉的艺术风格,精妙细腻的表演着醇厚的唐宋风韵。 相传高甲戏形成于明代,最早是搬演《水浒》的英雄人物故事,后来又演文武合璧的公案戏。高甲戏的导角艺术不断发展丰富,形成亦庄亦谐、以丑见美的特有风格,淋漓尽致,妙趣横生。 在争奇斗艳的闽南戏可以说是最富国际性的美妙剧种之1。闽南是木偶艺术之乡,泉州提线木偶戏和漳州掌中木偶戏,堪称是偶坛的并蒂花。 掌中木偶戏又称布袋戏,自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以出神入化、巧夺天工。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