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地方戏剧曲艺,陇南武都三仓灯戏散文随笔

甘肃省地方戏剧曲艺



1、甘肃省地方戏剧曲艺

甘肃戏曲艺术是指以敦煌丝路、多民族文化为发展核心,依托甘肃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创作,具有独特甘肃表演风格、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戏剧。简言之,表现甘肃这方水土和人文精神,体现甘肃气派、甘肃精神、甘肃特色的戏剧。甘肃戏曲发展从古代文献上看,从明朝初年已经初见端倪,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前,甘肃戏曲1直处于1种自发、没有过多政府行为干预的状态。

1、绚丽多彩的甘肃戏曲艺术 从艺术形态学的角度讲,1949年以后的甘肃戏曲剧种从完全的民间艺术形态分化为职业戏剧和民间戏剧两种形态。这种人为性质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甘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戏曲种类众多。仅就本土主要戏曲剧种而言,有甘肃秦腔、陇剧、曲子戏、甘南藏剧、高山戏、陇南花灯戏、搬山戏、喊牛腔等。外来戏曲剧种。



2、陇南武都3仓灯戏散文随笔

每年春节过后,元宵佳节临近,是3仓1年中最为热闹的时段。春播尚早,当地群众趁着祥和热闹的节日气氛,为祝愿在新的1年里风调雨顺、5谷丰登、国泰民安、心想事成、事事顺心,就开始唱起了花灯戏,年年如此,没有例外。3仓乡闹院、李家坝、坪头、水沟村,分别于农历正月初

3、初

6、初十开始隆重演出。 3仓灯戏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属曲牌体戏曲剧种,其唱腔哀婉凄楚的有,慷慨激昂的多。常见的曲目有:颂寿元、怀胎歌、送报条、打彩、闹5更等。3仓灯戏的剧目承传下来的有:《草鞋》《抓丁》《老爷赶考》《孟姜女》;移植、改编的有:《白蛇传》《铡美案》《老换少》《小姑贤》《柳荫记》等。 3仓灯戏在武都3仓1带流传了数百年深得民众喜爱,它。



3、甘肃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1、玉垒花灯戏是甘肃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1。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最初在正月十5日演出,台前台后挂满花灯而得名。又因它最早出现在陇南市文县玉垒乡1带,又称为“玉垒花灯”。是来源于4川小秧歌剧,唱腔高亢、委婉、明朗,既有陇南民歌的特点,又有很重的川味。

2、裕固族民歌,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1。裕固族民歌起源于魏晋时期,在16世纪到20世纪中期较为活跃,近代陷入低谷期。 裕固族民歌曲调朴素优美、节奏悠扬和谐,其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感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特色,主要分为音乐和唱词两个部。



4、手不离扇是什么戏

手不离扇是玉垒花灯戏。 玉垒花灯戏是甘肃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1。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最初在正月十5日演出,台前台后挂满花灯而得名。又因它最早出现在陇南市文县玉垒乡1带,又称为“玉垒花灯”。 在流行过程中因受当地方言、民歌、习俗等影响而形成不同演唱和表演风格。花灯、茶灯、地花鼓等民俗歌舞演出的盛况,明、清两代地方志书有许多记载。 主要特点 花灯戏的突出特征是手不离扇、帕,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花灯戏唱腔高亢、委婉、明朗,既有陇南民歌的特点,又有很重的川味。它的唱法也比较独特,不象秦腔那样的板腔,而是以角色腔加。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