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戏曲中的正旦也叫做什么,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主要包括什么和各种地方戏,以什么和什么为主要表演手段。

我国传统戏曲中的正旦也叫做什么


1、我国传统戏曲中的正旦也叫做什么


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黑色褶子而得名。中国戏曲中旦行的1种,所以正旦也称青衣或青衫。



2、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主要包括什么和各种地方戏,以什么和什么为主要表演手段。


中国的地方戏剧种有360多种,也就是说,你1天看1个戏曲剧种不休息,可以用1年的时间把中国戏曲剧种看全。


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变更,使1些戏曲剧种消弱甚至消失,也使1些剧种新生、壮大。为了让朋友们对中国戏曲剧种的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我们以戏曲的发源或流行省区划分,对现存中国戏曲剧种做个概略的介绍。


北京市:京剧 北方昆曲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 评剧 丝弦 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歌 隆尧秧歌 定县秧歌 4股弦 唐剧 横岐调 上4调


山西省:蒲州梆子 中路梆子 北路梆子 上党梆子 锣鼓杂戏 耍孩儿 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 上党落子 永济道情 洪洞道情 临县道情 晋北道情 襄武秧歌 壶关秧歌 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县秧歌 孝义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 弦子腔 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 2人台 漫瀚剧


辽宁省:海城喇叭戏 辽南影调戏 蒙古剧 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2人转 吉剧 新城戏 黄龙戏


黑龙江省:龙江剧


陕西省:秦腔 汉调2黄 阿宫腔 合阳跳戏 合阳线腔 眉户腔 陕西碗碗腔 陕西老腔 陕南端公戏 陕西道情 弦板腔 陕南花鼓戏 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陇剧 高山剧 影子腔 甘南藏戏


青海省: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山东省:山东梆子 枣梆 莱芜梆子 东路梆子 柳子戏 吕剧 茂腔 柳腔 5音戏 柳琴戏 两夹弦 4平调


江苏省:昆曲 淮剧 扬剧 通剧 锡剧 苏剧 淮海戏 丹剧 丁丁腔 海门山歌剧 淮红剧


安徽省:黄梅戏 徽剧 青阳腔 沙河调 岳西高腔 安徽目连戏 安徽傩戏 庐剧 安徽端公戏 泗洲戏 坠子戏 含弓戏 芜湖梨簧戏 文南词 皖南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 推剧 嗨字戏 洪山戏


上海市:沪剧 滑稽戏 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越剧 婺剧 绍剧 新昌高腔 宁海平调 松阳高腔 醒感戏 温州昆曲 金华昆腔戏 黄岩乱弹 诸暨乱弹 瓯剧 和剧 杭剧 甬剧 湖剧 姚剧 睦剧


江西省:赣剧 弋阳腔 盱河戏 东河戏 宁河戏 瑞河戏 宜黄戏 南昌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9江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平讲戏 闽剧 庶民戏 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 3角戏 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台湾省:歌仔戏


广东省:粤剧 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 西秦戏 花朝戏粤北采茶戏 乐昌花鼓戏 雷剧 粤西白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壮剧 苗戏 侗戏


海南省:琼剧 临剧


湖南省: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花灯戏 湘西阳戏 衡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0陵花鼓戏 师道戏 湘西苗戏 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省:汉剧 荆河戏 南剧 湖北越调 山2黄 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戏 襄阳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 堂戏 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


河南省:豫剧 河南越调 南阳梆子 大平调 怀梆 大弦戏 罗戏 卷戏 河南曲剧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戏 乐腔 5调腔


4川省:川剧 4川灯戏 4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


云南省:滇剧 云南花灯戏 昆明曲剧 关索剧 傣剧 白剧 彝剧 云南壮剧


贵州省:黔剧 贵州本地梆子 贵州花灯剧 贵州侗戏 贵州布依戏 贵州苗戏 安顺地戏


西藏自治区:藏戏


以上,罗列了273个还在流行的中国戏曲剧种,这些剧种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各自有独特的代表剧目,各自有才华出众的表演艺术家。假如把各个剧种的艺术家、代表剧目再罗列出来,那真够您看1阵子的了。


简单地说,无论是从质量上看还是从数量上看,中国戏曲都是世界文化宝库中1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对这1点,无论是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国,人们是没有争议的。


另外,在前述的2百多个戏曲剧种中,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5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5大剧种”。



3、我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遗存最丰富、最具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之1,戏曲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1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剧种正在逐步消失。据中国艺术研究院介绍,我国戏曲剧种已由20世纪60年代初的367个,锐减到目前的267个。


近年来,说起戏曲,总能听到1声声的长叹短吁。中国是个戏曲大国,1代又1代人从戏曲艺术中汲取营养,戏曲有过的辉煌,让人难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戏曲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丰富了民族文化的艺术宝库。


如今,戏曲已经风光不再,戏曲统领城乡文化娱乐盟主的地位,亦不复存在。与此相伴随,戏曲剧种的处境则越来越令人担忧,而1些地方剧种,尤其是小剧种、稀有剧种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现象,更是引起广泛关注。


20年消失了上百个剧种


据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提供的1项最新调查资料表明,有文字记载和演出活动的剧种,1982年我国尚有394种,到了目前,还在舞台上演出的剧种只有100多种,能为大家稍稍熟知的剧种则不到50种。以戏曲资源丰富的山西省为例,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个省尚有54个地方剧种,但目前只有碗碗腔、眉户、道情、武乡秧歌、上党梆子、大同耍孩、河曲2人台等10多个剧种有专业剧团,其余只存在于民间班社,逢年过节,当地百姓操持吹打,自娱自乐。有些连民间班社也绝迹,像青阳腔、目连戏、赛戏、平阳花鼓戏、弦子腔等地方剧种永远退出了舞台,成为写在纸上的史料。


今年1直在福建、陕西、湖北等地调研全国剧种现状的刘文峰,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戏曲的专家,近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国戏曲剧种流失的速度惊人,有的地区平均2—3年就消失1个。许多地方,尤其是城市,很难听到、看到当地的戏曲演出,有的仅能从庙会上1睹芳容。在西安,8百里秦川滋养出的秦腔,是陕西的主要剧种,今天很难听到。“汉调桄桄”曾是陕西的9大剧种之1,原来流行于汉中、安康、川北、陇东1带,现在这里2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知当地还有这个剧种。在太原,也很难看到晋剧的演出。刘文峰说,不少剧种目前仅剩下1个剧团,这“天下第1团”的队伍逐渐扩大,而且是多年不从事商业演出,有的长达10年之久没有过完整的演出。大剧种尚且步履蹒跚,小剧种更是举步维艰,“梨园戏”几尽鼓绝,“打成戏”难以为继,“傩戏”鲜闻其音。


再过几年,几十年,许多剧种或许都只作为1种历史、1种博物馆里的纸上艺术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原生态的艺术形式则难觅其踪。


中国传统戏曲路在何方?


近来,中国媒体上有关传统戏曲的新闻多了起来。先是有新版的昆曲《1699·桃花扇》在北京亮相,这部戏改编自300年前的传统戏剧名著,以其动人的情节以及现代的舞台设计而引起轰动;接着,越剧在其诞生地----浙江迎来了百年诞辰,精彩的演出在当地掀起了不小的“越剧热”。不过,在看到传统戏曲在局部领域复兴的同时,中国戏曲界更为关心的话题是,传统戏剧怎样发展,才能迎合更多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下面,我们就来听听戏曲专家们是如何评说的。


昆曲、越剧都产生于中国的南方,而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影响最大的京剧,则诞生于北方。京剧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不断吸纳其它艺术门类的精华,因而在全国广为流行,并被人们誉为“国剧”。


不可否认的是,“国剧”在今天依然面临着观众稀缺、特别是年轻观众不感兴趣的严峻局面,这也影响着青年艺人的择业取向,京剧人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后继乏人的问题。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女士认为,传统戏曲要想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新生,必须借鉴和尝试新的艺术手法。她说:


“作为京剧艺术来说,应该与时俱进。我们北京京剧院(也在)考虑如何使古老的传统的艺术能够跟上今天的时代的脉搏,这个也是我们京剧人探索的1个比较重大的课题。”


而中国京剧院2团的团长于魁智先生则认为,培养年轻观众群的问题尤为重要:


“艺术要发展,要流传,演员队伍的接班人很重要,观众‘接班’其实更为重要。具体来说,35岁以下的人很多对京剧是不了解的,怎样去宣传、去普及、去推广,去让他们对京剧不能说爱好,起码让他们产生点兴趣,这是我们这代京剧演员应该做的。”


我们刚才提到的在北京上演的昆曲《1699·桃花扇》,可以视为传统戏曲进行创新的1个例子。《桃花扇》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的作品,“1699”正是它的创作年代。《桃花扇》这部戏,反映的是改朝换代岁月里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故事,这样的情节,是很容易打动当代观众的。


去年,台湾作家白先勇先生针对大学生观众,打造了1个“青春版”的昆曲《牡丹亭》,着力渲染昆曲柔美的旋律和剧情中的爱情线索,在北京上演时颇受年轻人的欢迎。上个月,更新版本的《1699·桃花扇》上演了,这部戏在舞台视觉、服装设计上更加考究,舞台设计更让人有了1种耳目1新的感觉。


该剧导演田沁鑫女士说,戏曲创作应该在传统与现代融合上富于新意,尤其是在舞台空间处理上应有新的手法,新版的《1699·桃花扇》在唱腔上保持了传统,但在视觉形象、舞台造型方面迈出了探索的1步。她说:


“我还是希望在舞台视觉上有所突破,包括舞台的空间结构上有所突破。同时,在内容上我们更可能(做)的是,帮助《桃花扇》来寻找和挖掘出它已经散落或失传的古老唱段,努力把它补充起来,争取做到分寸适宜。”


昆曲的历史,至今已有600多年,被中国人称为“百戏之祖”,中国许多传统戏曲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受到过它的影响。昆曲的唱词华美,唱腔典雅,表演性强,19世纪以后,它发展成南方文人士大夫所喜爱的“高雅剧种”,但昆曲也因此脱离市民阶层,渐渐衰落。2001年5月,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首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谈到《1699·桃花扇》所作的创新尝试时,昆曲研究专家陈兆弘先生做了充分肯定。他认为,昆剧今天的创新会成为“明天的传统”。


“我们就要把昆曲原汁原味地在1部分剧团中保留下来,另1方面,我们要随着时代要创新,要革新。还要吸收我们现代新的剧种优秀的东西,甚至于国外戏曲的东西。(否则,昆曲)1旦失去群众的青睐,艺术再高雅,也没有生命力。”


与昆曲高雅的传统相反,同样诞生于南方的越剧,1直走的是“平民路线”。这点,即使到了今天也不例外----当昆曲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城市观众的时候,越剧则把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农村观众身上。


杭州越剧院是1支充满活力的越剧团,上个世纪末,在越剧发展1度十分低靡的情况下,该剧团尝试“平民戏曲”的发展之路,特别注意到基层村镇中去培养观众群。杭州越剧院的院长侯军先生说:


“我们的立院之本就是打响‘平民戏曲’的品牌,坚持为观众演戏,让(基层)观众看到满意的好戏。我们选择的艺术道路是:面向演出市场,尽量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既尊重老观众的欣赏习惯,又致力于争取新观众。”


1百年前,越剧诞生于浙江的农村地区,后来,1度在大都市上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现在,越剧在许多大城市中的演出少人问津,而在农村地区的演出却非常火爆。』这也引发了戏曲界的思考:戏曲艺术的复兴,是应该定位在城市?还是应该定位在农村?


戏曲评论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周华斌先生认为,戏曲是1门大众艺术,在高雅与通俗的取向上不应有界线,各个剧种可根据自身特点寻找出路。他说:


“中国戏曲是全民族的,全民族的就是要面对全体群众的,农民有农民的需求,城市有城市的需求。今天,(传统戏曲)面对大众,按照不同的受众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因为现在的文化,包括戏曲在内,是多元的时代,那么戏曲也可以朝多元的方向发展。”。



4、我国传统戏曲的知识


中国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名句、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中国5大戏曲剧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百6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秦腔、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越调、曲剧、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绍剧等6十多个剧种。  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1,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1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1帜,其主要特点,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1是男扮女、女扮男;2是划分生、旦、净、丑4大行当;3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4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5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汉族的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红”、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1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戏曲始终扎根于汉族民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看戏至今仍然是汉族的主要娱乐活动之1。1般说来,北方人多喜看京剧,南方人则多爱好越剧,各种地方剧种都有其自己的观众对象。远离故土家乡的人甚至把听、看民族戏曲作为思念故乡的1种表现。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8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编辑本段中国戏曲



1、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1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1种标准聚合在1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1个目的:演故事;都遵循1个原则: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1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1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1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1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1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1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31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5、我国传统戏曲在历经汉魏百戏、魏晋南北朝的乐舞伎艺、唐代参军戏、宋代诸宫调、金代院本的雏形发展后,于元代迎来其成熟期...


B解析:横线出现在中间,应承上启下。文段首先论述我国传统戏曲在历经各个朝代的发展,戏曲艺术在清代达到顶峰,横线后论述古代戏曲家遍布全国各地,通过种种方式聚合为具有1定共性特征的戏曲家群体。故横线处应引出下文“戏曲家”的话题,包含主题词“戏曲家”,同时承接上文,指出戏曲家与戏曲艺术发展的关系,对应B项。A项,主题词错误,且“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中生有,排除;C项,主题词错误,与下文衔接不当,排除;D项,“家族文化”仅对应后文“或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家族戏曲家群体”,表述片面,与后文衔接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中国古代戏曲家群体建构的多重路径》。



6、我国传统戏曲的知识


中国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名句、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中国5大戏曲剧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百6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秦腔、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越调、曲剧、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绍剧等6十多个剧种。   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1,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1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1帜,其主要特点,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1是男扮女、女扮男;2是划分生、旦、净、丑4大行当;3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4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5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汉族的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红”、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1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戏曲始终扎根于汉族民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看戏至今仍然是汉族的主要娱乐活动之1。1般说来,北方人多喜看京剧,南方人则多爱好越剧,各种地方剧种都有其自己的观众对象。远离故土家乡的人甚至把听、看民族戏曲作为思念故乡的1种表现。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8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编辑本段中国戏曲   
1、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1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1种标准聚合在1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1个目的:演故事;都遵循1个原则: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1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1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1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1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1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1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31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