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小品有什么区别?戏曲表演专业主要学什么-专业课程有哪些

相声小品有什么区别?


1、相声小品有什么区别?


相声以说来表演为主


而小品就是小的戏剧,除了说还有动作,场景


相声


中国北方曲种。以语言为主要表演手段的1种喜剧性曲艺艺术。含有相声艺术因素的文学形式,可以追溯到先秦时的俳优,后来经过复杂曲折的发展历程,吸收了众多的艺术营养,如魏晋时的笑语、唐代参军戏以及宋金杂剧里滑稽含讽的表演等,明代称为“象声”的隔壁戏和笑话艺术的普及,都孕育了相声的诞生。至于兼备说、学、逗、唱艺术形式的相声形成于何时 ,已难以确考 ,但至迟不晚于18世纪中叶 (清乾隆时期)。最初流行于北京和天津地区,以后逐渐遍布大江南北,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


相声的特点是寓庄于谐,即运用轻松诙谐的形式表现严肃的主题。它的特殊表现手段“包袱”,是根据促使人们发笑的心理作用和艺术手法而组织起来的笑料。讽刺是相声的主要艺术功能,既可以揭露鞭挞腐朽的事物,也可以讽刺人们的落后现象,亦能歌颂真善美。所以,干预生活,评议时政是相声的优良传统。1949年后,成立了北京相声改革小组,剔除传统相声的不健康成分,使语言更加净化,更好地发挥它幽默多变 、含蓄精练 、朴实高尚 、明 快犀利的艺术特长。相声表演方式分单口、对口 、群活3种 ,这几种艺术形式具体运用时可以时有交叉。1段相声,由“垫话儿”、“瓢把儿”、“活”、“底”几个部分组成,即是常见的1人逗哏、1人捧哏的表演。相声登上舞台后,作为并不固定即兴表演的“垫话儿”已不多使用 ,于是“ 瓢把儿 ”成了引子;“活”才是1段相声的主要内容;“底”则是用以结束全段表演的“包袱”。


现存传统相声约300余段,其中,单口如《连升3级》、《糊涂县官》等,对口如《改行》、《歪批3国》、《戏剧杂谈》等,群活如《扒马挂》、《4字联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精品,至今仍盛演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又创作了1些新段子,如《夜行记》、《买猴儿》等,更获得人们的喜爱。在相声艺术的发展中,朱绍文、李德锡、焦德海、张寿臣、马3立、侯宝林等,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小品


short and simple theatre creation


最短小的戏剧作品。又称戏剧小品。在种类上可分为话剧小品、戏曲小品和电视小品等。最初是1种用来进行表演和导演基础训练的形式。如表演训练中的单人小品、交流小品、集体小品、生活观察小品,导演训练中的事件小品、画面小品、音响小品、成语小品、主题小品等。目的在于通过这些不同的练习,使开始学习表演或导演的学生掌握表演和导演的最基本元素。后来逐渐发展成为1种舞台演出或利用电视进行转播的演出形式,成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种。


小品的特点是小,但它仍应具有戏剧作品主要的因素 。它应该有1个中心的事件;有矛盾冲突,而且1般来说矛盾冲突应该有开始,有发展,有高潮,有结束;同时还要有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由于小品的篇幅小,演出的时间1般在15分钟左右,所以要求事件比较单纯,主题明确,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简练、生动、幽默。小品虽然短小,但仍然可以从1个特定的角度去开掘生活中国小农具的种类和用途修剪绿篱墙、草坪的内涵,真实、深刻地去反映和评价生活,并揭示出深刻的思想与哲理,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小品亦可有不同的风格体裁。如喜剧小品、正剧小品、悲剧小品、荒诞小品等。在中国舞台与电视中的小品大多是喜剧小品。



2、戏曲表演专业主要学什么-专业课程有哪些


戏曲表演专业主要学 艺术 概论、中国戏曲史、乐理与视唱练耳、经典戏曲剧目赏析、唱腔分析、戏曲化妆、腿毯、把子、身段、唱念等课程,以下是相关介绍,供大家参考。



1、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艺术概论、中国戏曲史、乐理与视唱练耳、经典戏曲剧目赏析、唱答余如腔分析、戏曲化妆。


专业核心课程:腿毯、把子毁祥、身段、唱念、剧目、戏曲锣鼓经清启、角色创造、戏曲教学法。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戏曲发展史、戏曲理论、乐理、文艺活动策划等知识,具备戏曲表演基本功、戏曲人物形象塑造、戏曲唱腔和身段指导等能力,具有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的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戏曲表演、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与指导、艺术辅导等 工作 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 就业方向


面向戏曲表演、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与指导、文化艺术培训等岗位(群)。



3、什么是舞台布景


舞台布景


作为舞台表演形式的1种,舞台布景对于音乐剧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能够为剧目创造适当的戏剧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将剧场内短暂的瞬间变为观众心目中的永恒。正是舞台布景的出现和发展,拓展了音乐剧的演出空间,形象地加强了时间和空间的对比,从而使音乐剧的所有舞台活动和场景得以顺利进行。


舞台布景设计是音乐剧进入具体创作后极为重要的1环。舞台设计师必须要仔细阅读剧本,深切理解剧本,在此基础上,根据导演的创作思路,为音乐剧建构将来演出的空间,为演出提供合理的调度,并用艺术手段揭示剧作的内涵和意蕴。


舞台布景设计是1项综合性的复杂工作,通常会涉及到建筑、材料、照明、科技及美学等诸方面。它的风格和形式对于1部剧作来说至关重要,能从根本上影响1部音乐剧的风格和样式。因而,导演和舞台设计师合作的默契与否,舞台布景设计的是否得当,常常会关系到剧作演出的成败。


同音乐剧自身的发展相似,舞台布景也经历了1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在早期的音乐剧剧目中,由于音乐剧本身剧情比较简单,1般只有几个场景,甚至是发生在1个场景的独幕戏,加上1个音乐剧中的演员人数也比较少,所以舞台布景可有可无,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在当时,音乐剧中的舞台布景设计师也不是1个专职固定的工作,往往是剧目上演之前,剧场经理觉得有必要进行1下舞台设计,才会临时找1位设计师来进行执导。但当时的舞台布景设计师没有1个整体的设计思路,音乐剧对舞台布景也没有1个统1的要求和规范,所以舞台布景往往是设计师的即兴创作。


在这种环境之下产生的布景,基本上都同设计师自身的水准和兴趣爱好有着极大的联系,而同剧情则没有直接的关系。尽管设计师可以画出漂亮的舞台幕布背景,但只能看作是与剧情无关的美丽的画布,无法起到塑造人物和推动剧情的作用。而且布景也很大程度上沿袭了旧日歌剧和歌舞剧中的传统的方式,局限于平面的镜框性的舞台模式,戏剧环境只是通过挂在演员身后的画布来展现。如果发生在王宫之中,就会挂1副画着富丽堂皇的宫殿的幕布,而如果发生在森林内,则把绿油油的森林场景搬上舞台。像早期的《鸾凤合鸣》、《俄克拉荷马》等剧作,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这种布景方式。由于早期剧目场景较少,且不需要承载更多的戏剧内容,所以这种平面化的设计还能够适应当时音乐剧的要求。


但随着音乐剧各组成部分的发展和剧本在音乐剧中地位的不断提高,舞台布景和设计在表现音乐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开始逐步从平面化向立体化、实物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幕布方式受到怀疑和挑战,布景设计师开始打破舞台镜框式的模式,寻求更新的、适应现实发展的布景装置形式,舞台布景设计也成为音乐剧演出所不可缺少的艺术之1。平面式的幕布逐步被摒弃不用,取而代之的是栩栩如生的舞台道具所营造的逼真的戏剧环境。1930年的《姑娘疯狂》中就已经出现了“邮局”布景,并且在舞台之上搭建了小型的楼梯和在舞台1侧打开的房门,这使得演员的表演更加自然和真实。


科技的加强也大大增强了舞台设计和表现的能力。现代科技的许多成果被应用到舞台中来,从而为我们创造了布景、道具越来越精美,气势越来越宏大的舞台奇观。韦伯的另1力作《歌剧魅影》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长盛不衰,除了剧情惊险和扣人心弦的戏剧悬念外,舞台布景的功劳不可抹煞。变化多端的舞台机关成为它吸引观众的1个重要手段,也许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剧中的地下湖场景了。作为“幽灵”的栖身所在,这个地下湖充满了神秘感和恐怖色彩,玛利亚•布琼森通过声音、光线和各种灯光,为我们传神地塑造了这个虚幻而美丽的世界。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令这个恐怖的世界不再令人畏惧,使观众对孤独和敏感的“幽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完成烘托剧情、营造氛围的基本任务,舞台布景有时还需要承载更多的使命。在剧场导演天才哈罗德•普林斯的眼里,舞台布景往往可以成为反衬主题的最有力手段,有时会比剧本和舞蹈更为直接和有效。在他的成名之作——1966年的《酒店》中,他采用了1种全新的设计来增强剧作的舞台表现力。舞台幕布上悬挂着1面巨大的镜子,可以直接反射出剧场观众的模样。镜子中反照出的观众的扭曲的面容,反衬出剧作所想表达的主题:镜后的哲学暗指着美国当时横行的种族主义,而扭曲的面容暗示着人内心的阴暗面。普林斯尖锐地指出,当时的美国同德国1样,存在着出现法西斯集权而堕落的危险。这个创意令人拍案,也使得普林斯1举成名。


这方面的例子还有普林斯与桑德海姆后来合作的《伙伴们》和《富丽秀》,普林斯重视舞台布景的理念同样贯穿于这两部剧作之中,而舞台设计师哈里森很好地领会了导演的意图,从而为观众呈现了独特的舞台表现奇观。


在《伙伴们》中,为了展现这部剧作所探讨的现代婚姻的矛盾和疏远隔膜以及缺乏交流的现状,哈里森凭借他多年对纽约生活的理解,设计了1个与众不同的舞台:用金属骨架搭成不同的平台,平台之间是透明玻璃组成的帷幕,整个平台中间则是1部可以上下活动的电梯。这种“结构主义”的手法形象地为观众们展现了1种冷清而又压抑的都市生活画面。


在这样的舞台设计中,演员们能够通过透明的玻璃看到平台中央的电梯中发生的1切,但对于身边左右的世界却无从得知,这很好地影射了都市生活中人造的樊篱。而中间的那部电梯除了供人上下楼方便之外,还有着更深的寓意:都市男女的活动和交往大部分是垂直性的,很少是平面的。人们为了社会所推崇的地位和名利而不断地向上攀登,却总是忽略身边最珍贵的亲情和其他1些东西。电梯成为他们逃避现实,麻痹自己的最好工具。这种寓意深刻的设计手法,很好地完成了桑德海姆所要表达的“概念”。


《富丽秀》中的舞台布景设计更是很好地再现了导演普林斯所要追求的“瓦砾废墟”的意境,在冬园剧场内营造了1个充满回忆的环境。舞台布景设计师鲍里斯•阿龙桑充分利用了冬园剧场的高度,在舞台两侧搭起了多层次的高台,而且高台可以随意地移动,这样就把现实和回忆巧妙地通过同1高台的不同高度连接起来。但高台全部出现在舞台之上时,演员们在高台之上完成从过去到现在的转变,不同的高度代表了演员们的不同演出时期;而1旦当高台全部撤出,整个舞台显得愈发宽敞空旷,把人们带回到昔日那个风光无限的富丽秀表演场。此外,舞台上还刻意放置了缺损的塑像、凋敝的舞台镜框等暗示残缺的道具,这些交替出现的“残骸”和整个剧作所营造的“废墟”的感觉交相辉映,给观众以无限的遐想。


简单地说,音乐剧中的布景设计可以大致分为两部份:1为布景设计,1为布景制作组。布景设计当然是通过布景设计师来完成了。布景设计师的工作通常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在详细地研究了剧本之后,将创作概念与导演讨论、沟通,然后把自己的想象与导演的想象结合,找到1个合适恰当的切入点作为创作舞台布景的入手处。


然后就要开始绘制草图,大致勾勒出自己心目中的舞台形象和布置,然后与导演再作进1步的讨论。


接下来,1旦方案被导演和整个创作小组所接纳,设计师就要充分了解演出的剧场,特别是舞台空间及其设备,对需要加以调整和改进的部分有1个准确的把握和认识。


在实地考察结束之后,设计师就要绘制平面图和立体透视图了,在平面图中要准确注明每1幕布景的位置及尺寸,每1个道具的具体摆放时间和位置以及舞台区位的运用等,作为制作装置布景及道具的依据。同时需要为灯光设计师提供明确的舞台环境,使他们的工作可以同步进行,并根据现实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


最后,在1切都基本确定以后,舞台设计师就可以依照整个装置布景的比例,缩小制作模型,作为进1步制作布景的参考。布景模型对于剧场其它工作部份有很大参考价值,可以使导演和演员更好地了解所要接触的戏剧环境。


布景制作组的工作相比起来就更为琐碎,他们要在拿到设计师的平面图和立体图后,采购材料,并按照图示制作出符合演出要求的各种布景。正是整个小组默默无闻的努力,才有了缤纷舞台之上5颜6色的奇妙景观。


过去,观众们都是通过舞台上镜框式的布景来观看各种演出和戏剧画面,但今天,1切都得到了改进,舞台设计师已经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和限制,立体化、人性化的舞台给观众以更多的剧场感受,观众与表演区的关系得到了彻底的改变,表演变得越来越融入观众之中,现场的感觉越来越成为导演追逐的目标所在。相信随着布景技术的进1步加强和提高,舞台表现的手法会更加多样,舞台也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