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剧的特点,贵州黔剧的历史发展,贵州苗戏是什么?
1、黔剧的特点,贵州黔剧的历史发展
黔剧是从贵州的扬琴曲艺从而发展而成的。从1953年开始,黔剧就已经在贵州盛行,黔剧的唱腔也主要是继承了文琴民间说唱传统。在借鉴了其他戏曲表演的基础以及当地民间艺术表演后,黔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曲风格。本文就带你1起来了解黔剧的特点,1起来看看戏曲大全。 历史沿革: 黔剧的前身是贵州扬琴。贵州扬琴,亦称贵州弹词、文琴,是1种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分角色坐唱的说唱艺术。 清嘉庆年间,贵筑县的颜词徽,清道光5年(1825)兴义的张国华等人,曾在诗文中提到贵阳有扬琴的活动。今人俞百巍经过多年的高歌研究认为,扬琴“在清康熙年间就开始在贵州流行,至今已2百多年历史”(《关于贵州弹词和文琴戏》)。光绪年间,云南扬琴、4川扬琴、4川。
2、贵州苗戏是什么?
苗戏是苗族特有的戏曲剧种,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戏曲艺术形式之1。 1954年创编的苗戏《团结灭妖》,于春节第1次上演,观众达2万余人。1984年10月,苗剧《带血的百鸟图》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曲剧种优秀剧目录相观摩演出,获“录相演出奖”。 苗戏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舞台唱腔和道白用苗族语言。苗戏的表演动作,大部分是从苗族人民生活动作中加工提炼而来,也运用了苗族民间舞蹈和宗教舞蹈动作。苗戏武功取用苗族武术,如《团结灭妖》武打就吸收武术中的“莲花棍”、“大小花棍”、“阴棍”、“阴阳棍”、“7星杆子”、“护身刀”、“勾勾刀” 等。苗戏化妆没有脸谱,传统剧目穿苗族古装,现代剧目为时装。 苗戏的音乐唱腔多用高腔和平腔并选用巫师唱腔。苗戏的音乐是。
3、各地的戏曲都有什么特点
中国戏曲剧种介绍: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1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1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1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1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4、贵州戏曲
贵州戏曲 - 黔剧 黔剧,地方剧种,曾名文琴戏,流行于贵阳、毕节、遵义、安顺、黔西南等地区。黔剧是由说唱艺术贵州扬琴搬上舞台扮演而创立的新兴地方剧种,诞生于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60年代被正式命名。它的唱腔,主要是继承发展了文琴民间说唱艺术的传统。它的表演是在吸收、借鉴昆剧 等戏曲表演的基础上,又学习当地各民族的民间表演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演员1般比较年轻。 历史沿革 黔剧的前身是贵州扬琴。贵州扬琴,亦称贵州弹词、文琴,是1种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分角色坐唱的说唱艺术。清嘉庆年间,贵筑县的颜词徽,清道光5年(1825)兴义的张国华等人,曾在诗文中提到贵阳有扬琴的活动。今人俞百巍经过多年的高歌研究认为。
5、贵州最有名的戏曲是什么?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流传在贵州的曲艺扬琴(又名“文琴”、“贵州弹词”)于1953年发展而成的,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黔剧戏衣融合了当地各民族特点,视剧情和人物性格而设计。 黔剧自诞生到1980年底,20多年来曾先后创作、改编、移植、上演了大量剧目,其中,改编侗剧优秀传统剧目《秦娘美》,1960年拍摄成舞台艺术影片;创作的彝族历史故事剧《奢香夫人》,在编、导、演、音乐、舞美等方面,都达到新的水平。 扩展资料: 黔剧艺术特点 黔剧音乐是在贵州扬琴说唱音乐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革,并从贵州地方其它戏曲剧种以及。
6、贵州的民间戏剧花灯戏的来历、形式、特点有哪些?
花灯戏是贵州和云南的主要地方剧种,因地域文化的区别,形成不同的风格特色。 贵州花灯戏是清末民初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初,花灯叫采花灯,只有歌舞,后在歌舞中加入小戏,再以后受外来戏曲影响,发展为演出本戏。贵州花灯戏主要流行于独山、遵义、毕节、安顺、铜仁等地,各地有不同的称谓。黔北、黔西1带叫“灯夹戏”,独山1带叫“台灯”,思南、印江等地叫“高台戏”或“花灯戏”。最初的花灯戏演出形式简单,以演民间小戏为主,题材多取农村生活和民间故事,有《拜年》、《姐妹观花》、《3访亲》、《刘3妹挑水》、《放牛拦妻》等剧目。其表演以“扭”为特点,演员常用折扇与手帕为道具表示情感。舞蹈的步法有2步半、4方步,快、慢3步,野鸡步、梭步、碎米步、矮桩步、妇田步、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