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洼地里好庄稼》 是 朝阳沟 戏曲里面的吗,中国四大古典戏曲是哪些

《洼洼地里好庄稼》 是 朝阳沟 戏曲里面的吗



1、《洼洼地里好庄稼》 是 朝阳沟 戏曲里面的吗

不是,是 李双双 里的片段 现代喜剧;魏峨于1963年根据李准的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改编。 剧目简介 李双双是1个生产积极、1心为公、勇于和旧思想斗争的农村妇女。她的丈夫孙喜旺是1个憨厚老诚而又怕得罪人的农民,后来当了队里记工员。夫妻俩感情很好,但喜旺对李双双坚持原则、心直口快、爱管集体的“闲事”总加以责怪;双双则认为喜旺不关心集体是落后自私的表现,于是他们为此时常争吵。双双关心队里的每1件事,个别爱占便宜的社员的猪拱了队里的红薯地,她不放过;生产队评工分太马虎,影响社员的积极性,她提出批评和建议;副队长金樵做了损害集体利益的事,她也大胆揭发。双双的正义行为得到了老支书的鼓励和多数社员的称赞,可是喜旺却越来越感到双双太冒失,1赌气跟着金樵到外地搞运输,丢下队里的事不管了。喜旺走后,双双和往常1样热心集体事业。数月后喜旺回家,终于在事实面前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双双的帮助启发下,主动耐心地帮助金樵。双双和喜旺在新的思想基础上重新和好。 演出历史 1963年由浙江越剧2团上演。排演前剧本经金松、张骏声修改定稿。导演方海如,作曲樊润河、朱训正,舞美设计南式仁。薛莺饰李双双,吴兆千饰喜旺。导演运用戏曲手法,在喜剧处理上有独到之处。 当年8月,浙江省越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杭州举行。 会中有4个越剧团演出此剧,剧本大同小异,表导演各有千秋。另3个剧团分别是:浙越1团由张茵饰李双双,陈佩卿饰喜旺;宁波市越剧团由周艳芳饰李双双,毛佩卿饰喜旺;金华市越剧团由筱湘芝饰李双双,胡桂珍饰喜旺。1时成为美谈。各剧团演出场次甚多。[4] 该剧1963年演出后,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为浙江越剧1团张茵、陈佩卿演出版本、宁波越剧团周艳芳、毛佩卿演出版本、以及浙江越剧2团薛莺、吴兆千版本录制选场静场录音。现存3套静场选场录音。

中国4大古典戏曲是哪些



2、中国4大古典戏曲是哪些

《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长生殿》 长生殿》和《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发展上的两个高峰,在中国戏曲中也同样具有很高的地位,与《西厢记》和《牡丹亭》并称为我国4大古典名剧,1直深得广大人民喜欢。 《长生殿》和《桃花扇》创作的年代背景大致是相同的,两部戏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在剧情的组织安排上也的很多类似的地方。它们都是在1个宏大的背景下展开的,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十分广阔,但就其中心主题而言,都只有1个,那就是“爱情与政治”。不同之处在于两部戏各有所侧重,《长生殿》所着意表现是自古罕有的“帝妃之恋”,在第1出《传概》中,作者即言道:“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桃花扇》则与之相反,《先声》1出中:“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道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虽然侧重不同,但“爱情”这1主题在两部戏中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爱情”是他们表达创作意图重要途径之1。从两部戏的爱情故事创作上来看,与才子佳人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可以说是才子佳人小说的翻版。《长生殿》中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定情时,明皇送给贵妃金钗和钿盒(第2出《定情》),这金钗与钿盒作为他们的定情信物理1直贯穿了整部戏的始终;李、杨的爱情经过马嵬的的生死诀别后,最终在天国“重圆”。《桃花扇》也与之相似,侯方域与李香君定情时,送给李1把宫扇——即以后的桃花扇;在受到阮大铖的迫害威胁时,侯方域不得不避难远走;清军攻入江南后,南明王朝灭亡,侯、李双双逃难,最后于白云庵相会,在道士张瑶星的点醒下,两人双双出家,撕掉作为他们爱情象征的扇子(也就意味着与过去、与世俗爱情的绝裂)。这与才子佳人的“相爱——波折——重圆/悲剧”的模式是别无2致的,但为什么《长生殿》和《桃花扇》能取得极大成功呢?我想其中1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作品所表现的思想的深度,它们与普通的才子佳人小说的最大的差异也正在于此。作品中人物的身份、生活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作品不可能像才子佳人小说1样走向1个庸俗的“大团圆”结局。 《长生殿》的男主人公是唐明皇李隆基,是1个国家最高统治者。身为帝王,他本职工作是治理好国家,但他却纵情误国;身为天子,他有后妃3宫6院,因此他难免有用情不专的1面;正因为如此,他很难能可贵的是又钟情专1的1面。马嵬坡上,面对着生死诀别,作为帝王的他不可能像那平常的痴男怨女1样选择殉情。但他此时表现得“无语沉吟,意乱如麻”,“[忽抱旦哭介]贵妃,好教我难禁架”,感叹到“堂堂天子贵,不及莫愁家”。对于1个皇帝而言,这其中滋味绝非普通的痴男怨女所能体会得到。 而造成这悲剧的1幕的原因是什么呢?不错,是安史之乱,但导致安史之乱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究其原因,唐明皇沉湎于与杨贵妃的爱情,不理朝政,宠幸佞臣(李林甫)、外戚(杨国忠),致始他们先后“专权误国”;安禄山本来因贻误军机解京候审,但通过贿赂杨国忠,不仅得免,而且不降反升,最后雄霸1方,起兵作乱;叛军陷潼关,明皇携贵妃仓皇出逃,于马嵬坡在6军将士的强烈要求下不得已杀之。《埋玉》1出中,6军将士杀杨贵妃,也不算是太枉了杨贵妃;但是只杀了1个杨贵妃而不察究其根源乃是在明皇本人,所以又似乎冤了杨贵妃。李、杨相爱本没有错,但他以帝王的身份“驰了朝纲,占了情场”,结果给国家民族带来了灾难,这同样也了导致他们爱情的悲剧。 在《桃花扇》中,政治这1因素既成就了侯、李爱情,同样也结果了侯、李爱情。侯方域本“家近洛阳之县……自去年壬午,南闱下第,便侨寓这莫愁湖畔。烽烟未靖,家信难通……独为避乱之人”。由于李闯王军队攻破北京,侯方域不得不流寓金陵。正是在金陵“访翠”而与李香君结识。阮大铖为拉拢复社诸生,改变自己受围攻的局面,出资助侯方域梳笼李香君。然而,由于“却奁”遭阮大铖迫害,侯方域不得不避难出逃。后来清军攻入江南,侯、李不得不双双逃难,最后于白云庵重逢。当他们只顾诉情时,却被道士张瑶星1声断喝:“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这点风花情恨割他不断么?”破家亡的沉痛的民族意识使他们猛醒,于是入山“学道”。 比较两部戏可知,《长生殿》可归结为是“爱情结果了爱情,最后又成就了爱情(由于李隆基的真情感动了上天,李、杨最后在天国‘重圆’,并且生生世世永为夫妻)”;而《桃花扇》则是“政治成就了1段爱情,又了结了这1段爱情”。 《长生殿》固然以“重圆”结局,但李、杨也只能是在天国“重圆”,而且说李、杨“本系孔升真人、蓬莱仙子。偶因小谴,暂住人间。今谪限已满,准天孙所奏,鉴尔情深,命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天国究竟本来虚无,“恩与爱总成空”,作者洪升如此结尾,寄寓的是1种深层的悲剧意识。 《桃花扇》以另1种完全不同于《长生殿》方式的结局,其中所蕴涵的悲剧意识同样是深沉的。侯、李弃却情缘,入山学道,结果又如何呢?“新历数,顺治朝”,明朝仍不可避免地覆亡,清军照样入主了中原,可见他们学道是于事无补的,而且“那些文士名人,都是识时务的俊杰,从3年前已出山了”。侯、李牺牲爱情换不来他们所期待的结果。 政治与爱情的纠葛不只仅仅是这两部戏主题,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它更多的是作者对1个时代的思考,是对当时那个社会所潜藏的深层悲剧的思索。“政治”不只是具体的国家政事,它已经上升为是“人”对家、对国的1种责任感,而“爱情”绝不仅仅只是男女之间的有史以来,它是作为“人”的1切情感。

电影《李双双》和《朝阳沟》是1个电影么



3、电影《李双双》和《朝阳沟》是1个电影么

不是,两部诞生时间隔1年 《李双双》是196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的,《朝阳沟》是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的 《朝阳沟》是戏曲电影,《李双双》不是 《朝阳沟》女主角叫银环,不是李双双。

李双双的相关越剧



4、李双双的相关越剧

现代喜剧;魏峨于1963年根据李准的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改编。 1963年由浙江越剧2团上演。排演前剧本经金松、张骏声修改定稿。导演方海如,作曲樊润河、朱训正,舞美设计南式仁。薛莺饰李双双,吴兆千饰喜旺。导演运用戏曲手法,在喜剧处理上有独到之处。 当年8月,浙江省越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杭州举行。 会中有4个越剧团演出此剧,剧本大同小异,表导演各有千秋。另3个剧团分别是:浙越1团由张茵饰李双双,陈佩卿饰喜旺;宁波市越剧团由周艳芳饰李双双,毛佩卿饰喜旺;金华市越剧团由筱湘芝饰李双双,胡桂珍饰喜旺。1时成为美谈。各剧团演出场次甚多。 该剧1963年演出后,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为浙江越剧1团张茵、陈佩卿演出版本、宁波越剧团周艳芳、毛佩卿演出版本、以及浙江越剧2团薛莺、吴兆千版本录制选场静场录音。现存3套静场选场录音。

高压线杆两丈2底压线杆1丈8是那部戏曲



5、高压线杆两丈2底压线杆1丈8是那部戏曲

豫剧 《李双双》 百度1下孟祥礼 “我这走过了1洼又1洼” 作曲是河南阿炳“鲁本修” 故事梗概:人民公社年代。李双双耿直、泼辣,是个爱憎分明、关心集体的公社女社员,丈夫孙喜旺则憨厚、朴实,胆小怕事,不愿得罪人。1天,李双双看见孙有婆拿走生产队的木板而出面制止,两人大吵起来,喜旺埋怨双双多管闲事。双双见队里记工分不合理,索性贴了1张大字报给队里提意见,引起了轰动。选记工员时,大家推选喜旺,喜旺以不懂洋数码儿推辞,被双双当场拆穿,搞得喜旺心里很恼火…… 李双双和孙喜旺是孙庄生产队里的1对夫妻。双双为人公正,丈夫喜旺则胆小怕事。喜旺当记工员,双双鼓励他秉公办事,但他工作时却投机取巧,被双双揭发。李双双办事大公无私,被群众选为妇女队长。喜旺受人挑拨,怕妻子当了妇女队长后管不住,便提出要约法3章,双双严词拒绝,喜旺1怒之下离家去搞运输。秋收时节,因双双领导得当,生产队喜获丰收。喜旺赶车回来,看到1片新气象,觉得非常惭愧,放下架子回家与双双团聚。 李准同志在取得电影《李双双》创作成就的基础上,又和赵籍身、杨兰春同志合作,成功地将《李双双》改编为戏曲,并且已由多年来坚持演出现代戏、特别长于表现农村题材的河南豫剧院3团演出了。豫剧《李双双》从剧本到表演,都经过了反复的精刻细雕,无论在主题的表达、人物的塑造、舞台演出的处理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水平,从它1开始出现,就受到了观众广泛的赞扬。

请问有没有人认识叫李双双的铁桥镇的?



6、请问有没有人认识叫李双双的铁桥镇的?

请问有没有人认识叫李双双的?铁桥镇的在戏曲上看过。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