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鼓戏改名为本滩有什么历史背景?小县城的特色表演有什么?

上海花鼓戏改名为本滩有什么历史背景?



1、上海花鼓戏改名为本滩有什么历史背景?

源起于4句头山歌的上海花鼓戏在黄浦江东岸1带叫“东乡调”,在西岸及松江1带则称为“西乡调”。1736年至1795年间,花鼓戏流行于苏州河和黄浦江两岸的乡村集市,主要在茶馆和庙会演出。节日时,也在村镇中搭台演出,称为“放高台”。花鼓戏具体的演出形式是由两个男演员分别扮演男女角色演唱,男角敲锣,女角敲两头鼓,并用胡琴、笛和板伴奏,再加上1些土语,所唱曲调是苏州河和黄浦江两岸农村中流行的山歌。这些山歌或两句1段或4句1段,节奏自由,接近口语,风格委婉朴实。歌曲内容大多是表现爱情婚姻和劳动生活的,如《郎唱山歌像铜铃》、《十2生肖》、《童养媳》和《长工山歌》等山歌。这种戏剧的具体演唱程序是先用乐器演奏36等江南丝竹乐曲,称为“拉合头”,继而表演称为《打阳当》的节目,再次是清唱开篇,接下来演正戏。戏演完后,往往由观众按折子点唱戏的唱段或小曲,称为“翻牌”。因为花鼓戏的演唱曲目都是接近乡村的民曲小调,使得很多人都爱听,在1820年至1850年期间,花鼓戏便发展成了1个小的戏班。但这个戏班只有45个人,其表演形式仍然由两个男演员分男女角色演唱,并用胡琴、鼓板和小锣伴奏,自奏自唱。群众把这种形式的花鼓戏称为“对子戏”,其实就是2小戏,也就是小旦和小生合演的戏。这样的戏班从村镇中的搭台演出逐渐发展至可随地演,并逐渐从它的发源地苏州河和黄浦江等地向上海乡村靠拢。花鼓戏演出内容大都取材于男女情爱或底层社会的现实生活,情节朴素,形式活泼,语言生动,唱词用的都是经提炼的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这种口语跟上海乡村人说的口语十分相像,为此,花鼓戏在上海乡村表演时,很受当地人的欢迎,而花鼓戏也由单纯的折子戏发展成为了同场戏。这时候的戏班通常由89个人组成,演员中也开始加入女性演员,其演出的角色也由原来的两个人变成了3个人以上。这些演员们演出情节较复杂的剧目,并且,在演员唱戏的过程中,戏班有了专门的伴奏人员,可以协助各个角色的表演。这时的花鼓戏戏班被称为“支锥班”,班中的男角称“上手”,女角称“下手”,以1生1旦居多,也有1丑1旦或两个旦角的。戏班主要在上海乡间流动演出,后来又在上海的街头演出,剧目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演员的装束都是清代的农村服饰,这些剧目后来被称为“清装戏”。19世纪上半叶,上海开埠后逐步发展成为长江3角洲临海最大的工商业大都市,从而取代扬州成为江南的戏曲活动中心。当时,京剧、昆曲和花部乱弹,还有苏、浙滩簧调都在这里争相献艺。1868年,上海南汇和川沙区的东乡演员、上海松江和金山区的西乡演员以及上海宝山区的北乡演员。这3路花鼓戏演员成为沪剧最早的职业性和半职业性花鼓戏班社。这些戏班有时用被称为“跑筒子”的走街串巷的方式卖艺,有时又以被称为“敲白地”的方式,在广场空地上圈唱卖艺。随后,花鼓戏演员借鉴曲艺苏州滩簧的坐唱形式,改演戏为坐唱。演员分角色4围而坐,或放置桌子在戏台坐着唱,但自身的身体动作较少,仅靠面部表情和手势来吸引观众。这1时期的演员仍沿袭花鼓戏做法,男女同台。此时,江、浙滩簧在上海蓬勃兴起,苏州滩簧和宁波滩簧等声誉鹊起,上海的花鼓戏演员为有别于苏滩及其他滩簧,将以苏州滩簧坐唱形式的花鼓戏改名为“本地滩簧”或“申滩”,简称“本滩”。自此,沪剧进入了本滩时期。1898年,以演员许阿方为首的本滩戏班进入上海的4海升平楼演唱,本滩戏从此正式进入了上海市的茶楼进行演出。不久,本滩茶楼书场发展至8个以上,本滩戏班的演唱演员也由原来的35人发展到了8人的规模。本滩从街头广场进入茶楼书场,为剧种开辟了在城市立足的基地。这1时期,本滩的活动地域已扩大至苏州及杭州、嘉定和湖州1带,演出的剧目除对子戏外,还有剧情较完整的同场戏。花鼓戏。

小县城的特色表演有什么?



2、小县城的特色表演有什么?

1、跳花儿也称为“花儿”,以西北回族地区流行的山歌“花儿”为“8大光棍”舞伴奏,腿部动作较大,舞步节奏明快,动作自如潇洒。

2、口弦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很流行,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属于以口弦伴奏、由女性表演的即兴舞,动作轻柔妩媚,节奏多变。

3、猴戏又名“猴子戏”,粤语称马留戏(有时也称为马骝戏,因为粤语称猴子为“马留”,“留”因变调而常被误写为“骝”),泛指猴子或其他灵长类动物参与演出的表演艺术。

4、宴席曲又称“家曲”,是回族的民歌形式之1。西北地区的1些回族群众把举行婚礼或办喜事称作“宴席”,把参加婚礼、送亲叫做“吃宴席”,因此,就把在喜庆场合演唱的曲调叫宴席曲。

5、婺剧婺剧俗称“金华戏(金华古称婺州)”,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1。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建德、丽水、临海、淳安以及江西东北部的上饶、贵溪、玉山、鄱阳、景德镇等地。

【单选题】下列哪个不是临海戏曲的特点?()



3、【单选题】下列哪个不是临海戏曲的特点?()

豪放。

婺剧戏曲知识



4、婺剧戏曲知识

请你为“戏曲大世界”活动会场写1则标语。



5、请你为“戏曲大世界”活动会场写1则标语。

厦门鼓浪屿 碧海环抱中的鼓浪屿,面积1.87平方公里,岛上海礁嶙峋,岸线迤逦,山峦叠翠,峰岩跌宕,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鼓浪屿明丽隽永的海岛风光,主要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均为厦门名景。鼓浪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4季温和,岛上90多科4000余种植物常年郁郁葱葱,珍贵树种有国内仅有的大果红心木、国内最粗的印度紫檀、从新西兰等国引种的各类珍稀果树,岛上1些植被已形成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下的顶级群落。鼓浪屿周边海域为厦门港主要部分,濒临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文昌鱼保护区、大屿岛白鹭保护区,与金门列岛隔海相望。 宋代以前,鼓浪屿还是水草丰茂、渺无人烟的小岛,名圆沙洲。宋末元初,对岸嵩屿李姓族人上岛开发,逐渐形成聚落。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鼓浪屿训练水师,于1662年挥师东征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岛。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辟为“5口通商”口岸,1902年,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英、美、法、德、日等13个国家先后在岛上设立领事馆。 从19世纪中叶起,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西方音乐开始涌进鼓浪屿,与鼓浪屿优雅的人居环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屿今日的音乐传统,培养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陈佐煌、许斐平等1大批杰出的音乐家。如今,鼓浪屿的人均钢琴拥有率为全国第1,岛上有100多个音乐世家,2002年鼓浪屿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 “音乐之岛”。 鼓浪屿名人史迹众多。这里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史迹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域之1,岛上大批珍贵的摩崖石刻,虽历经长年风雨洗礼,依旧保存完好。中国现代妇产科医学奠基人林巧稚、中国语文现代化先驱卢戆章、中国现代体育启蒙家马约翰等60多位鼓浪屿籍名人故居、陵墓都在鼓浪屿岛上。鼓浪屿以其婀娜多姿的自然风光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35个王牌风景区之1,在福建省居十佳风景区之首。 在鼓浪屿上迷路也是1种幸福 鼓浪屿--日光岩 日光岩俗称“晃岩”位于鼓浪屿中部偏南的龙头山顶端,海拔92.68米,为鼓浪屿最高峰。岩顶筑有圆台,站立峰巅,凭栏远眺,厦鼓风光尽收眼底,山中峰腰怪石嶙峋,在疏疏落落的树林中,“莲花庵”“古避署洞”“龙头山遗址”“水操台”“郑成功纪念馆”等建筑,石洞、古城和历代摩崖石刻隐约可见,身临其间,思古抚今,会令人感慨万千。从岛上渡轮码头下船步行十几分钟就可以直接到达。 友情提示:必游之地 开放时间:6:30~20:00 门票价格:RMB60元/人 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原是台湾富绅林尔嘉的私家花园,5十年代起献给政府辟为公园。 林尔嘉对花园精心设计,力求再现板桥别墅的风貌,又具江南园林的韵采,利用不大的1湾坡地,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每春秋佳日,登高望远,海天1色,杳乎无极”,把4周能看到的景物全部纳入花园怀抱。他在园内设置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4十4桥、招凉亭、顽石山房、十2洞天、亦爱吾庐、观潮楼、小兰亭等10景,并把台北板桥别墅里的小板桥也搬了来,小巧别致,独具1格。 菽庄花园风光万千,但最有特色的是: 藏海:1路走来不见海,到了花园门口甚至进了大门仍不见海,1堵高墙挡住了视线,偶回首,园门内侧楣上高悬“藏海”匾额赫然入目,顿时领悟藏海的意蕴,转出月洞门,突然“海阔天空”,大海奔腾而至,这种先藏后露的手法,收到了惊奇的效果。 巧借:林尔嘉把临海的坡面,海湾里的礁石,涨落的潮水,全部利用起来,围地砌阶,造桥建亭,使原本十分狭小的海湾,借4周自然美景为铺垫,变成涵纳大海,视野宽大,颇具层次的海滨花园。特别是走在4十4桥上,面地辽阔的海空,谁也不感到其小,却感到花园之大。远方的南太武,山下的屿仔尾,罗列的担屿、青屿、浯屿,眼前的日光岩、英雄山,前方的海沧嵩屿角以及翻飞的海鸥,都成了花园的外景。4十4桥上的渡月亭,是菽庄观海赏景的最佳点,每逢中秋,夜深人静,海浪轻摇,欣赏那海色月色,真乃人生乐事! 菽庄花园近年又新建了许多设施,规模也扩大了。特别是将听涛轩改建成“钢琴博物馆”,展出由鼓浪屿旅澳收藏家胡友义先生毕生收藏的世界名古钢琴30台,其中有十9世纪上半叶美国制造的“士坦威”,奥地利的“博森多福”。

春晚戏曲联唱《姐妹易嫁》是什么剧种?



6、春晚戏曲联唱《姐妹易嫁》是什么剧种?

《姐妹易嫁》选段《树上喜鹊叫喳喳》属于婺剧。 婺剧,俗称“金华戏”,中国浙江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1。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衢州、淳安等地。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6种声腔的合班。因金华古称婺州,元至正2十年(1360)改称金华。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