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戏曲有关的成语,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1、与戏曲有关的成语
1、梨园弟子 成语拼音:lí yuán dì zǐ 成语解释: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 成语出处:唐 王昌龄《殿前曲》:“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
2、生旦净丑 成语拼音:shēng dàn jìng chǒu 成语解释:生:小生;旦:花旦;净:花脸;丑:小丑。京剧里的4种人物扮相,借指各种人物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这女孩子面生,不是个侍儿,倒象是那十2学戏的女孩子之内的,却辨不出他是生旦净丑那1个角色来。”
3、1板1眼 成语拼音:yī bǎn yī yǎn 成语解释: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比喻做事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灵活变动。 成语出处:李6如《6十年的变迁》第2卷第9章:“望着季交恕,1板1眼地说。”
4、粉墨登场 成语拼音:fěn mò dēng chǎng 成语解释: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1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1样活动。 成语出处: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清勤堂随笔》:“粉墨登场,所费不赀。致滋喧杂之烦,殊乏恬适之趣。”
5、插科打诨 成语拼音:chā kē dǎ hùn 成语解释:科:古代戏曲用语;插科:指剧中人的表情和动作;诨:戏谑;开玩笑;打诨:用诙谐的语言相戏谑。指演剧中插入1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引观众发笑。现也指在郑重场合中插入的戏谑动作或言语。也作“撒科打诨”、“搀科散诨”。 成语出处:明 高明《琵琶记 副末开场》:“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2、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1、梨园弟子:[lí yuán dì zǐ],成语解释: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成语出处:唐 王昌龄《殿前曲》:“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
2、生旦净丑:[shēng dàn jìng chǒu],成语解释:生:小生;旦:花旦;净:花脸;丑:小丑。京剧里的4种人物扮相,借指各种人物。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这女孩子面生,不是个侍儿,倒象是那十2学戏的女孩子之内的,却辨不出他是生旦净丑那1个角色来。”
3、1板1眼:[yī bǎn yī yǎn],成语解释: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比喻做事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灵活变动。成语出处:李6如《6十年的变迁》第2卷第9章:“望着季交恕,1板1眼地说。”
4、粉墨登场:[fěn mò dēng chǎng],成语解释: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1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1样活动。成语出处: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清勤堂随笔》:“粉墨登场,所费不赀。致滋喧杂之烦,殊乏恬适之趣。”
5、插科打诨:[chā kē dǎ hùn]成语解释:科:古代戏曲用语;插科:指剧中人的表情和动作;诨:戏谑;开玩笑;打诨:用诙谐的语言相戏谑。指演剧中插入1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引观众发笑。现也指在郑重场合中插入的戏谑动作或言语。也作“撒科打诨”、“搀科散诨”。成语出处:明 高明《琵琶记 副末开场》:“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3、成语“1板1眼”中的“板”是指戏曲每小节中哪种类型的拍子?
成语“1板1贺租眼”中的“板”是指戏曲每小节中哪种类型的拍子? A.强拍 B.弱拍 正确答案:A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强弱拍分别用“板”和“眼”来表示,“板”为强拍、“眼”为弱胡闷拍,都为1/裤拍弯4拍。因此“1板1眼”表示2/4拍,“1板3眼“表示4/4拍。之后也表示做事死板,如4\4拍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