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打鱼杀家是讲的什么故事? 打鱼杀家故事梗概,戏曲的精髓是什么
1、戏曲打鱼杀家是讲的什么故事? 打鱼杀家故事梗概
1、宋朝时候,以官湖为中心,方圆十几里还是1片大湖,湖边的渔民心打鱼为生。在湖的东岸。有个小庄叫丁楼庄,庄上,住着渔霸叫丁3豹,专门征收渔民的渔税,残酷地欺压渔民。
2、梁山好汉被皇帝招安后,死的死,逃的逃。“阮氏3雄”之1的阮小2带着1个女儿,就逃难在丁楼村落了脚,他化名“肖恩”,租丁3豹的渔船在官湖里打鱼,苦熬日月。在官湖的西岸,有个叫“3圣堂”的地方,地势最高,这里有1棵大柳树,盖有3间茅草棚。肖恩打鱼打累了,就把船摇到这里来歇息,把鱼网扯到柳树上晾晒,在民湖镇,致今仍流传着“先有3圣堂,后有官湖街”和“3圣堂肖恩晾网”的传说。
3、有1年,肖恩生了重病,卧床3月不起,不能下湖打鱼了,他只好靠借贷度日,渔税就更没法交了。1来2去,肖恩就欠了渔霸丁3豹的税银6十两。丁3豹3天两头派人向肖恩催要渔税。肖恩只好强撑病体下湖打鱼,谁知当时天气太早,湖水下降,鱼不上网。肖恩连打了几天,连1条鱼也没打着。
4、这1天,丁3豹带着几个狗腿子闯进了肖恩的家,力逼肖恩拿出渔税银子来。肖恩说:“丁老爷,不是我肖恩赖你的渔税,只因湖水太浅,鱼不上网。待湖水上涨,能打到鱼时,肖恩绝不拖欠你1毫银子!”丁3豹哪里答应,恶狠狠地说:“什么?等湖水上涨,要等到猴年马月!今天要再不交出银子来,就拿你闺女抵押!”丁3豹指着狗腿子们说:“给我上屋绑他闺女!”狗腿子们1拥而上,把肖恩的女儿绑了起来。可怜好手难抵双拳,肖恩哪里拦阻得住,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女儿被拖进了丁府。
5、肖恩哪里能咽得下这口气!等到天黑定以后他摸进了丁府。活活劈死了丁3豹,又杀了丁3豹的全家老少十几口,救出了女儿,接着又放火烧了丁3豹家的房屋,带着女儿连夜逃走了。
6、阮小2化名肖恩在官湖打鱼,劈死了丁3豹的事,后来被陈忱写进了《水浒传》,又被后来的人编成了剧本,起名《讨渔税》,后来又改名叫《打渔杀家》,成了我国京剧的传统保留剧目之1。
2、戏曲的精髓是什么
1、我国戏曲的精髓是它的民族性。
2、扩展知识:戏曲的民族性中国戏曲是1种高度综合的汉民族艺术。这种民族性与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唱,指唱腔技法,讲就“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4两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这4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1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这种综合的民族性中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3、戏曲中科班出身是什么意思?
戏曲中科班出身是什么意思?“科班”中国旧时培养戏曲演员的场所。科班本意是指旧时学、演结合的戏剧班子,是成为演员的必须也是唯1途径。后来科班就引申为正规的职业技能教育的统称,所谓科班并非指“出身”,而是指正规培训或自学成才的分水岭。科班起源于明代。明代嘉靖年间已有海盐子弟班和昆曲大小班或科班。清中叶之后,随着地方戏的勃兴,科班如雨后春笋,风靡各地。清末民初,又相继出现了1批规模较大、专门培养童年演员的科班。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富连成社、崇雅社、易俗社、昆剧传习所等,都积累了丰富的传艺经验,形成了1套严格的教学方法,也制定了培训的年限是7年到10年不等。在这些科班里学过戏的就叫“科班出身”。过去的戏曲演员有些是拜师学艺的手把徒弟,属个体为单位的家学或叫私学。科班是后来出现的集体学艺的组织,曾培育出大量艺术人才。京剧的科班就更多了,如嵩祝成、小荣春、斌庆社、富连成等。可见科班曾是培育戏曲人才的主要形式。由于那时的演出单位不叫剧团,而称戏班,最早的科班又是由戏班建立起来的,如京剧老生鼻祖程长庚领衔的3庆班所办的4箴堂科班;戏班以演戏为主,科班以学戏为主。科,即品类、等级之意,因自汉以来,学人经科试以定次第等级。因此旧时投师学艺也称为入某1科,同年入学者为同科。考入或经人介绍加入某1学戏的班子的某1科,即称为进班入科,亦可称加入某1科班。如富连成班就分为喜字科、连字科、富字科、盛字科、世字科、元字科、韵字科、庆字科等8科。因科举考试是封建社会的产物,科班也具有很浓的封建色彩。如科班均供奉唐明皇为祖师爷,并每日朝拜,凡入科班1定要立字据,如同定下卖身契约,不仅要打骂体罚,而且科满后要效力3年,因此旧时学戏称为打戏,坐科7年称为7年大狱。但是由于教学严格,管理要求严厉,教师“为祖师爷传道”又有1定的责任心,所以也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本文章摘自《百度百科》相关词条。)。
4、戏曲的做工是指什么
戏曲的做工是指:戏曲中的动作和表情。 就拿昆曲《游园惊梦.游园》1折中杜丽娘的上场来说吧,她上场时身披斗篷、头系素绸,以轻缓的台步前行,从她的服饰和身段来看,完全可以表现出她那睡眠刚起尚未梳妆的情节。但仅仅如此,并不能展现出她那深锁闺中彷徨求索的内在情感,所以她出场时的亮相,不仅要有含情脉脉的面部表情,还尚须有眼帘微垂、凝视前方的眼神配合,这样才能表现出她那心神恍惚、欲所难求的内在情怀。 又如梅兰芳先生演《宇宙锋》时的眼法运用,在该剧的赵艳容出场到赵高答应修本这1段戏中,他没有利用更多的身段去渲染人物的内在情绪,而是用悲、恨、惊、静、喜5种情绪作为刻画人物彼时彼地思想感情以及内心活动的。
1、 她出场时,那庄重沉稳的台步,虽表现出了赵艳容名门闺秀的身份,但梅先生又以那愁锁双眉、双目欲哭无泪凝视前方的哀伤眼神向观众展示了人物"血泪暗悲啼"的内心悲痛。
2、 赵艳容夫家遭此奇怨大祸,这1罪魁祸首,正是自己的父亲赵高。她痛恨父亲破坏了自己的美满家庭,但在"3从4德"的桎梏中,只能是悲在面上,恨在心里。所以在向赵高施礼时,梅先生用了身体向前稍欠,头偏1边,加上眼帘低垂对赵高不屑1顾,以此表现了赵艳容心中含恨之情。
3、 当赵高质问的赵艳容的丈夫是否由家人赵忠代死1事时,她倒抽1口冷气,双目直瞪,显示了那内心中顿时的1"惊",在瞬息之间她即刻转念,匡家遭难赵高并不在场何以知晓?此乃诈问无疑。霎时,她的眼神由"惊"变"静",随后冷静从容不迫地回答了赵高的质问。这1惊1静的眼神变化,使观众随着人物的情绪变化儿受感染。观众1目了然,赵艳容是个遇事不慌,胆大心细的聪慧女子。这1惊1静的眼法是这样的:惊时,双目睁起、眉心上挑、7往上提;静时,气往下沉,用鼻呼气,眼帘微垂,随之双目平视左右转动,又立即把目光定住(表示思索,计上心来)。
4、 当赵高答应为赦免匡家修本时,赵艳容在绝望中又逢生机,这时脸上呈现出了转忧为喜的神情。 从赵艳容出场至赵高答应修本这段戏里,正是那惟妙惟肖的眼神,在戏中起到了"画 龙点睛"的作用,因而使观众在人物的悲、恨、惊、静、喜中受到了艺术感染,了解到了剧情的发展。 袭取表演中的眼神,来源于生活,但比实际生活更高,它是经过加工、提炼、美化而具有艺术性的眼神,它的表现更集中、更典型。戏曲表演所运用的眼法,是随着剧中人物的感情变化而变化,哪怕是在瞬息之间,所以这些眼法,不仅有虚有实、虚实相结合;有时还用欲闭先睁来突出眼神的变化;有时又用欲睁先闭的方法以对比来强调眼神;有时用柔和舒慢的方法,渐渐地把眼神送出而后凝聚"定神"(对这种眼法,在渐变的过程中,术语上称之为"把眼神送到家");有时则用快速有力犹如箭离弓弦刚脆的"放神"(对这种眼神,在其衍变中,我们把它归纳为"甩头、变脸、亮相"的术语)。运用这些千变万化的眼神,溶于身段表演之中,来表现任务的性格和内心活动,正是戏曲所具有的特点和风格。所以,1个演员必须经过眼法的严格训练,才能掌握其中的奥秘,使变化万千的眼法,去为自己塑造任务服务。
5、浙江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浙江的戏曲剧种是杭剧。它是杭州的地方传统戏曲剧种。1度流行于杭州、嘉兴、湖州1带水乡和苏南等地。杭剧起源于杭州曲艺宣卷,从诞生到衰败仅半个世纪。1923年正式搬上舞台演出后,在杭州、嘉兴、湖州1带和苏南等地广为流传,抗日战争以前尤为兴旺。杭剧的艺术特点杭剧恪守主流意识形态,走的是1条现实主义创作路子,题材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当代,都力求以小见大,从日常中揭示1-定的社会意义,警醒俗世,发人深省,体现当代性。戏曲电视剧几乎都采取了实景拍摄手法,按照电视剧的手法来重新解构故事情节,营造电视剧的时空。人物具有个性化唱腔,在认真分析剧情,确立人物性格基调后,设计唱腔的旋律,不仅依据唱词提供的内容,更结合人物的神态、心理,把外在的生活形象化成音乐形象,找到不同的节奏、速度、声调与人物性格基调的结合点,通过形象思维,用富有感情的音乐来塑造个性化的形象。戏曲电视剧具有的高度逼真性的特点和影视叙事符号的特点,使演员从繁重的“唱念、做、舞”等程式表演任务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再现角色自身上。角色置身于实景之中时,任何虚拟环境的形体表演便失去了用武之地,那些单纯描述人物身处何种环境的拖沓冗长的语言也可以大大精简。
6、戏曲的特征是什么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1种高度综合的汉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唱,指唱腔技法,讲就“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4两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这4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1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程式性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1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此中凝聚着古往今来艺术家们的心血,它又成为新1代演员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起点,因而戏曲表演艺术才得以代代相传。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等,皆有固定的格式。除了表演程式外,戏曲从剧本形式、角色当行、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1定的程式。优秀的艺术家能够突破程式的某些局限,创造出自己具有个性化的规范艺术。程式是1种美的典范。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1,用节奏统驭在1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1,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1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国戏曲另1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1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虚拟性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1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中国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35步行遍天下,67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这就突破了西方歌剧的“31律”与“第4堵墙”的局限。其次是在具体的舞台气氛调度和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诸如刮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等等,更集中、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色。戏曲脸谱也是1种虚拟方式。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既是戏曲舞台简陋、舞美技术落后的局限性带来的结果,也是而且主要是追求神似、以形写神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这是1种美的创造。它极大地解放了作家、舞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使戏曲的审美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