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市锡剧院怎么样?江苏的戏剧分别叫什么

江苏常州市锡剧院怎么样?



1、江苏常州市锡剧院怎么样?

江苏常州市锡抄剧院是袭2010-07-02在江苏省常州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长江中路207号。江苏常州市锡剧院的统1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04005****2080E,企业法人谢庆,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江苏常州市锡剧院的经营范围是:戏曲表演;大型活动的创意、策划及节目编排,婚庆礼仪服务,艺术培训,演艺设施、设备的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江苏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8884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1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江苏常州市锡剧院更多信息和资讯。

江苏的戏剧分别叫什么



2、江苏的戏剧分别叫什么

1、昆区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1,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1朵“兰花”。

2、锡剧流行于沪宁沿线以及杭、嘉、湖地区和皖南城乡的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喊尺1。锡剧旧称滩簧,起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无锡、常州1带的叙事山歌“东乡调”。太平天国前后,“东乡调”与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

3、扬剧是江苏省扬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1。扬剧原名“维扬戏”樱弯,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郑颂高海1带。它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

4、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等,是1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发源于今江苏省淮安市以及盐城市里下河1带,发祥于近现代的上海市,现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区。

5、淮海戏,江苏省淮安市、连云港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1。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1,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至2019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江苏戏曲的锡剧



3、江苏戏曲的锡剧

锡剧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1。迄今已有1百多年历史。它是在太平天国前后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合并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解放前叫“常锡文剧”,解放后才改成“常锡剧”,简称为“锡剧”。

戏曲《风流母女》的点评



4、戏曲《风流母女》的点评

你这个白吃 太湖红梅,何日重绽放 ——锡剧现状之思考与研究 太湖之滨的江南水乡,山明水秀,物产丰饶,工农业与商业发达,水陆交通便捷,文人荟萃,文脉源远流长,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古朴的吴歌、典雅的昆曲,丰富多彩的乡村俚曲,孕育了具有江南水乡情趣和特色的江苏省最大的地方戏剧种——锡剧。 被人称誉为“太湖红梅”的锡剧,曾是新中国成立后华东地区3个新兴剧种(锡剧、越剧、黄梅戏)之首,公称为“锡老大”。因其产生与流行区域均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3角洲地区,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各级政府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建国以来锡剧走过了1段令人注目称颂的发展历程。先后出现了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的剧目,例如:《双推磨》、《庵堂相会》、《庵堂认母》、《珍珠塔》、《红楼夜审》、《红花曲》、《红色的种子》、《孟丽君》、《玉蜻蜓》、《寻儿记》、《3夫人》、《海岛女民兵》……。也涌现出了:姚澄、王兰英、沈佩华、梅兰珍、杨企雯、王彬彬、王汉清、吴雅童、刘洪儒、倪同芳、吴小英、王建伟、俞介君、郑桦、徐澄宇、孙中、钱惠荣、许应、田夫等1大批颇有艺术成就和影响的艺术家。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现代传媒手段呈现多元化,对中国的传统戏曲剧种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而锡剧犹如在风急浪涌的太湖之中的1叶小舟在风雨中飘摇,有惊愕!有感叹!有焦虑!也有呼喊!锡剧观众锐减,演出市场萎缩,从业人员思想不稳,1些人员主动改行下海经商……成为不争的事实。 同样面对“戏曲不景气”状况,越剧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继承和发展越剧流派艺术,主动积极培养新生力量。仅1出《5女拜寿》几乎将越剧流派都融入了这出戏中,同时涌现出了1批深受越剧观众喜爱的青年1代演员。而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安徽黄梅戏在改革的激流中,在戏曲的困境中,找准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以改革黄梅戏音乐唱腔,发扬演员优势打开了局面。仅凭安徽电视台每年都拍摄1-2部黄梅戏音乐电视剧,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就扩大了剧种的影响和演员的知名度。 而处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省最大的地方剧种锡剧,境况又是如何呢? 改革开放以来,凭心而论,锡剧的从业者经过不断的努力,亦出现了如《风流母女》、《当家人》、《阿炳》、《3夫人》、《南归记》等1批具有剧种特色,产生1定影响的好戏。也涌现出了像王建伟、陈云霞、周冬亮、唐振华、万建焕、卞燕敏、李菊、张美华、沈蕙兰等1批后起之秀。 但就剧种的整体发展而言,可用3句话来概括:主攻方向不明,群体合作不仅无力,而且各自为政各搞各的,且孤芳自赏。剧种内耗严重,明争暗斗,台下演出十分精彩。有了近200余年历史的剧种,至今语言不能统1,舞台上说无锡话、常州话、苏州话、宜兴话、江阴话的都有……如何去谈剧种的发展与振兴呢?可用“尚浮滑而欠质朴,喜花俏而少厚实;靠花样翻新而缺基本功,求少劳而获缺坚韧不拔”(见《百年沪剧话沧桑》)来说明锡剧之现状是比较贴切的。 面对剧种的严峻形势,剧种发源地的无锡市和常州市政府先后成立了“振兴锡剧领导小组”。制定了1系列振兴锡剧的方案与措施,出台了《政府文学艺术奖励条件》和艺术生产专项资金。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对稳定这支锡剧队伍,激活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出人出戏起到了1定的促进作用。但1个先天不足尚未完全成熟、后天失调,从业队伍素质不高的根本问题尚未解决,要在改革浪潮中求生存、求创新、求发展,仍然显得力不从心。1组数字的变化,可见剧种现状1斑。 为了振兴锡剧,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锡剧研究会从1984年至2002年先后会同无锡市人民政府、常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6届“江苏省锡剧节”。 1984年10月第1届锡剧节在无锡市举行。共有3省1市(即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24个锡剧团演出了28台锡剧,可谓5彩缤纷,盛况空前,群英荟萃。 1986年11月第2届锡剧节在常州市举行。有16个锡剧团演出了16台戏。(此时,上海市3个锡剧团,安徽省1个锡剧团应经解散,江苏省35个锡剧团已有19个剧团撤销、保留建制或停止了艺术活动。) 1988年11月第3届锡剧节在苏州市举行。仅有10个锡剧团演出了10台戏。 1993年6月第4届锡剧节在无锡市举行。仅有8个锡剧团演出了8台戏。 1999年4月第5届锡剧节在常州市举行。全省有16个锡剧团,16台戏参加了演出。 2002年6月第6届锡剧节与江苏省第3届滑稽戏节1并在苏州市举行,有11个锡剧团演出了11台戏。 另据江苏省文化厅2004年度全省艺术表演团体的统计,全省尚有在编锡剧团24个。其中8个锡剧团为保留建制,靠财政拨款来养剧团的离退休人员,已停止了1切艺术活动。仍有16个锡剧团坚挺在演出1线。平心而言,这些剧团仅凭每年政府的财政拨款和每年100——200场的营业性演出投入,从业人员的生活与收入是有足够保障的。仅拿常州市武进区(县级)锡剧团为例,全团在职人数为42人(2004年统计),财政拨款为57万元,全年演出收入为50万元,由政府牵头剧团与武进钢厂联姻,钢厂每年支付剧团50万元,加上区文化局每年排戏费支持15-20万元,全团全年收入共有175万元,平均每年可开支4万多元。若与苏北地区的柳琴戏、淮海戏剧种相比,那锡剧的生存条件与他们有着天壤之别。 在推进剧团体制改革、激活人力资源上,锡剧流行地区的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乏有成功例子出现。常州市管辖的金坛市(县级)锡剧团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和尝试:1是突破原剧团编制性质,全员解聘,作1次性经济补偿,然后进行剧组聘用制。2是突破原工资结构,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岗位工资+演出场次补贴+效益工资的分配方式。改革后的锡剧团演出场次1路攀升。《少年华罗庚》于2003年荣获江苏省“演出千场奖”。现代大型儿童剧《飞吧,大雁》于2004年4月叩开了参加上海市第5届优秀儿童剧目展演的大门,并获得了“优秀演出奖”。并在“51”长假与“61”儿童节《飞》剧两度跨进了上海大剧院。在上海戏剧界引起了轰动。 上述成功的事例确实令人兴奋,但剧种目前的生存现状仍然不容笔者乐观。

1、从城市剧场退至农村广场。 从农村广场撂地演出而发展起来的锡剧,从剧场退至广场,从城市退至农村似乎看来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有人把这种倒退称作回归而叫好!这个涉及锡剧历史发展的问题,究竟得失如何?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不是本次会议深入研讨的问题。但就现实而言,这个倒退或叫回归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着剧团与剧场分配关系问题、剧团与剧场管理体制是否合理问题……,但城市的锡剧观众在流失或者叫消失确实是个不争的事实。仅拿江苏省锡剧团为例,如果不是参加什么会(调)演或者什么纪念演出,在南京这么个大都市几乎看不到他们的演出踪影。而听到的是到什么县的庙会,什么节场的演出,说白了就是到农村的广场演出。 城市的锡剧观众流失和老化是剧团演出从城市退至农村的1个根本原因。这当然和剧团演出形式陈旧老套、单调,演出技艺水准不高是密不可分的。与城市观众,特别是与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欣赏习惯改变的矛盾有着直接关联。

2、演出攻关和推票制度成为剧团演职人员的第2职业。 在常州、无锡、苏州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剧团靠正常的剧场售票来维持演出已根本不可能。这样演出推票攻关成为了演职员的第2职业。他们既有动力和喜悦,也存在压力和无奈。 说动力:就是推销出去1张票,可获得票值的40%-50%,这是1笔不小的收入。故而演职员们调动1切正常与不正常的社会关系,绞尽脑汁去推销戏票而得到的可观回报便是喜悦。据笔者在几个县剧团调查了解到,能靠推销戏票赢利者人数不多,大多数人只是望票兴叹。 说压力:1些剧团领导为保证剧团的正常收入,将演职员每月工资的差额部分让演职员联系包场和推销戏票收入来自行解决。其中推票之戏外戏异常精彩,不去深入了解是很难想象。亦给个别有钱有势之人有机可乘。1些不正常甚至不正当的各种交易随之而生,影响了这支队伍的团结也影响了这支队伍的稳定。若长此下去,演职员们能有多少精力去花在专业训练及素质的提高上。

3、外来和尚好念经,剧种主体意识在逐步消失。 改革开放以来,名目繁多的各类会(调)演与评奖活动每年多次举行,参与意识和获奖意识在剧团中异常强化。主管领导利用会演获奖来搞自己的政绩工程也是1件不争的事实。故而为1出会演剧目的经费投入,1般是地方财政对剧团全年拨款的1倍或多倍。为获奖各种攻关手段屡屡翻新。戏外之戏精彩,圈内人士1片叹息与无奈。 为了会演获奖,不惜重金聘请名编剧、名导演、名作曲、名舞美设计参加剧目主创班子成为1种时尚,1股外来和尚好念经之风越刮越烈。个中不乏有成功之作。但,大多这些外来的和尚们是在对剧种风格特色、音乐唱腔特色和演员表演个性特色全然不知的情况下,指挥若定地编、导起来,其结果往往是要么是话剧加唱、要么是形式大于内容,要么让演员脱胎换骨地塑造人物。某团1出投入了1百多万经费的戏,因不适应剧种表现,却在同行们1片责难声中草草收场。1些锡剧老艺术家们感叹道:“这样搞法,定会把锡剧搞成个4不像。把剧种的风格特色、主体意识丢掉!”1个外省导演酒后吐真言:“锡剧生长在经济发达地区,为了会演获奖,主管当局会不惜工本,是咱们发挥想象,施展才华的好时机,这机会要牢牢抓住,旱涝保收!” “外来和尚”的时兴,剧种自己培养的编剧、导演人才无事可做,改行转业的有之!弃文从商者有之!不少剧团的编剧、导演早已在人员名单中消失。锡剧界的同行们正在大声疾呼:剧种的个性特色是剧种生衍发展的基础。走出困境之主力还是要靠自己。

4、“锡剧清唱组”的兴盛与思考 在专业剧团演出不景气,观众锐减,票房难保的情况下,在江南农村和苏州、无锡、常州城乡结合部,1种半专业性质的“锡剧清唱组”活动异常活跃。1些企业老板和村民委员会举行活动及1些人家的婚、丧、嫁、娶、新房落成、当兵上学,都邀请锡剧清唱组去演出。管吃管住、包烟酒。演唱者每人每天都有50-100元的收入,组长(班头)收入更丰。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苏、锡、常1带城镇乡村活跃着锡剧清唱组在200个以上。不薄的经济收入吸引了1些不景气剧团的演员加入到演唱组中……至今势头不减。清唱组的兴盛,不禁让人思考,这个形式产生在江南农村、成长发展在城市的锡剧,究竟应该走1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让人产生了忧虑。清唱组既活跃了锡剧在农村的演出活动,但在演出剧目的内容和表演形式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和剧种同仁的高度重视。如何引导清唱组走向健康正规之路已迫在眉睫。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正着手会同有关方面,对锡剧清唱组的产生成因:观众基础、演唱形式、演唱内容等方面作1次全面深入的调研,在完全取得第1手资料的基础上,将会对锡剧清唱组的扶植与规范和发展,向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建议,使之能得以健康发展。 太湖梅花,何日重绽放?是每1个锡剧从业者和关心、喜爱这个剧种人士关心与企盼的事。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与上海艺术研究所、浙江省艺术研究所和上海同济大学文法学院,进入新世纪以来就长3角滩簧戏生存发展进行了2次学术研讨会。今年底将在上海市举行第3次长3角滩簧戏学术研讨会。笔者对锡剧的前途充满信心。因为:它毕竟是生长活跃在江苏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厚实的经济基础;至今仍然有1大批关心和喜爱锡剧的观众(清唱组的活跃兴盛是最好的例证);几十年来,党确实培养了1批又1批有艺术成就和影响的各类锡剧人才,且剧种生长在吴语地区文化底蕴厚实的江南水乡……。但锡剧工作者仍然面临新的转折和严峻的考验。剧种至今语言不统1,行当不明确,表演技艺缺乏功力。音乐唱腔的风格化、多样化和流派化的革新和完善等,都是剧种发展不容回避的现实。锡剧艺术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和变化了的观众审美需要,如何继承和发扬剧种的传统艺术特色以及剧团体制改革和管理等问题,尚有待在深入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予以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锡剧艺术将在考验中赢得新的转机和无限生机。太湖红梅1定会重放光彩。(朱国芳)。

江苏省常州市有什么风俗习惯?



5、江苏省常州市有什么风俗习惯?

远古民风,农副渔业,工匠摊贩,服装衣饰,饮食,教育文化,新旧节日,时令节气,庙会集市,戏曲说唱,宗教帮会,宗教信仰,地方语言,工艺美术等等。节日的热闹也是不容忽视的,奔牛元宵灯会,带有地方风的节日要提起常州旅游节,溧样阳茶叶节,天目湖旅游节,庐山登山节,读书节,风筝节。马杭菊花节等。

江苏的代表戏曲?



6、江苏的代表戏曲?

昆曲、扬剧、锡剧、淮剧、淮海戏、通剧、苏剧、丹剧、丁丁腔、淮红剧、海门山歌剧.1般是昆曲。扬剧是发源于江苏扬州,成长于上海的戏曲剧种。它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原名“淮扬文戏”,30年代中期称为"淮扬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扬剧,主要流行于苏北、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锡剧其1发源地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原为常州地方滩簧。另1发源地是江苏省无锡市羊尖、严家桥等太湖沿岸农村地区。1921年,两地“滩簧”合流更名为“常锡文戏”,戏中增加了老生、老旦、丑角等人物。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1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4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3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