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征。,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征。


1、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征。


1.综合性中国古代戏曲1直保留了上古艺术诗、乐、舞不分的总体性特征,与西方戏剧在希腊戏剧以后,逐渐将歌、舞分离出去不同。并且,中国戏曲在宋金时期达到成熟后,仍然不断从其他艺术形式吸收养分,进1步丰富和发展自己。


2.写意性中国传统艺术追求“得鱼忘筌”的审美境界,即略其形而求其神,这种审美观念同样在戏曲中表现出来。作为综合性的表演艺术的戏曲,其外在形式就是歌舞化。无声不歌、有动必舞的中国戏曲,是现实生活的主观化,即表现生活而不是再现生活。这就使戏曲具有“传神写意”的内在特性,造就了中国古代戏曲写意性的艺术特征。


3.技艺性中国古代戏曲注重当场表演,戏曲作品能否吸引观众,不仅仅取决于1个优秀的剧本,演员的演出更为重要。戏曲表演对于演员的“4功5法”要求非常严格。“唱”、“念”、“做”、“打”等技艺性表演是刻画人物、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



2、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特点?


先秦到中国明朝和清朝的时期,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具有很大的特色,其中包含了很多文化层面的东西


先秦的优伶主要在贵族们饮宴时歌舞助兴,有时模仿1些人的言谈举止,以博得在场人的开怀大笑。早期的优伶乐舞机构在商代出现,当时称为“瞽宗”。在那里专职乐舞人员实施乐舞管理,传授乐舞。


汉代的优伶机构称为乐府,专门负责收集民间乐曲,从事撰写歌词、演出乐舞的工作。其突出的特点是雇佣1些文人墨客,专门编写故事剧本,供优伶们在宫廷、贵族需要的时候演出。


唐代 的参军戏是优伶歌舞的1种表演形式。唐代演参军戏的名角很多,如黄幡绰、李仙鹤等还因此受到皇上的宠爱。


南戏,北宋时期产生于浙江温州1带,因此有称作“永嘉杂剧”。初期的南戏剧情简单,只需要34个演员,多用小曲演唱。南戏的角色主要是生、旦、净、末、丑、外、贴7种,演唱的形式既有独唱、接唱,又有合唱,非常灵活。


杂居是元代北方地区的1种兼有歌舞、对白而且能表演故事的短剧。每本4折,表演1个完整的故事。在这4折戏中,演员要用不同的宫调演唱。其中男主角叫正末,女的称正旦,配角有外末、冲末、外旦、净等。


明清的传奇起源于唐代的传奇文学。明清的传奇指的则是取材于唐代的传奇小说,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篇戏曲。清代还出现了上百种的地方戏。其中著名的有昆曲、余姚腔、海盐腔、戈阳腔、乱弹腔、秦腔、楚腔、3簧腔、柳子腔、滩腔、弦索腔等。各种地方唱腔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回顾我国戏曲产生、发展的历史,也就等于回顾了优伶走过的历程。优伶(后来称戏曲演员)从最初专供统治阶级玩乐的工具,逐渐下移,成为下层民众娱乐身心的艺术表演者。这也体现了历史的进步。



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戏曲的基本特点哪1个说法是错误的()


a. 戏曲的做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 b. 戏曲念白是1种特殊的舞台语言 c. 唱功是首要手段 d. 戏曲的武打可使舞台变成战场。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