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主要包括什么和各种地方戏,以什么和什么为主要表演手段。,你知道浙江省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主要包括什么和各种地方戏,以什么和什么为主要表演手段。


1、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主要包括什么和各种地方戏,以什么和什么为主要表演手段。


中国的地方戏剧种有360多种,也就是说,你1天看1个戏曲剧种不休息,可以用1年的时间把中国戏曲剧种看全。


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变更,使1些戏曲剧种消弱甚至消失,也使1些剧种新生、壮大。为了让朋友们对中国戏曲剧种的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我们以戏曲的发源或流行省区划分,对现存中国戏曲剧种做个概略的介绍。


北京市:京剧 北方昆曲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 评剧 丝弦 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歌 隆尧秧歌 定县秧歌 4股弦 唐剧 横岐调 上4调


山西省:蒲州梆子 中路梆子 北路梆子 上党梆子 锣鼓杂戏 耍孩儿 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 上党落子 永济道情 洪洞道情 临县道情 晋北道情 襄武秧歌 壶关秧歌 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县秧歌 孝义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 弦子腔 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 2人台 漫瀚剧


辽宁省:海城喇叭戏 辽南影调戏 蒙古剧 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2人转 吉剧 新城戏 黄龙戏


黑龙江省:龙江剧


陕西省:秦腔 汉调2黄 阿宫腔 合阳跳戏 合阳线腔 眉户腔 陕西碗碗腔 陕西老腔 陕南端公戏 陕西道情 弦板腔 陕南花鼓戏 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陇剧 高山剧 影子腔 甘南藏戏


青海省: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山东省:山东梆子 枣梆 莱芜梆子 东路梆子 柳子戏 吕剧 茂腔 柳腔 5音戏 柳琴戏 两夹弦 4平调


江苏省:昆曲 淮剧 扬剧 通剧 锡剧 苏剧 淮海戏 丹剧 丁丁腔 海门山歌剧 淮红剧


安徽省:黄梅戏 徽剧 青阳腔 沙河调 岳西高腔 安徽目连戏 安徽傩戏 庐剧 安徽端公戏 泗洲戏 坠子戏 含弓戏 芜湖梨簧戏 文南词 皖南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 推剧 嗨字戏 洪山戏


上海市:沪剧 滑稽戏 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越剧 婺剧 绍剧 新昌高腔 宁海平调 松阳高腔 醒感戏 温州昆曲 金华昆腔戏 黄岩乱弹 诸暨乱弹 瓯剧 和剧 杭剧 甬剧 湖剧 姚剧 睦剧


江西省:赣剧 弋阳腔 盱河戏 东河戏 宁河戏 瑞河戏 宜黄戏 南昌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9江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平讲戏 闽剧 庶民戏 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 3角戏 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台湾省:歌仔戏


广东省:粤剧 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 西秦戏 花朝戏粤北采茶戏 乐昌花鼓戏 雷剧 粤西白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壮剧 苗戏 侗戏


海南省:琼剧 临剧


湖南省: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花灯戏 湘西阳戏 衡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0陵花鼓戏 师道戏 湘西苗戏 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省:汉剧 荆河戏 南剧 湖北越调 山2黄 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戏 襄阳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 堂戏 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


河南省:豫剧 河南越调 南阳梆子 大平调 怀梆 大弦戏 罗戏 卷戏 河南曲剧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戏 乐腔 5调腔


4川省:川剧 4川灯戏 4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


云南省:滇剧 云南花灯戏 昆明曲剧 关索剧 傣剧 白剧 彝剧 云南壮剧


贵州省:黔剧 贵州本地梆子 贵州花灯剧 贵州侗戏 贵州布依戏 贵州苗戏 安顺地戏


西藏自治区:藏戏


以上,罗列了273个还在流行的中国戏曲剧种,这些剧种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各自有独特的代表剧目,各自有才华出众的表演艺术家。假如把各个剧种的艺术家、代表剧目再罗列出来,那真够您看1阵子的了。


简单地说,无论是从质量上看还是从数量上看,中国戏曲都是世界文化宝库中1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对这1点,无论是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国,人们是没有争议的。


另外,在前述的2百多个戏曲剧种中,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5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5大剧种”。



2、你知道浙江省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越剧


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县1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


婺剧


婺剧是浙江省主要剧种,俗称金华戏,流行于浙江金华、丽水、台州地区和杭州的建德、淳安、桐庐及赣东北1带,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秋定名为婺剧。


绍剧


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省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及上海1带。明嘉靖年间,余姚腔、弋阳腔盛行,绍兴1带出现了“调腔”。初为海外侨胞唱道士班和堂名班等坐唱形式,1人兼唱多行脚色,并以大锣、大鼓、铙钹伴奏。搬上舞台后,称绍兴高调班。明末清初,昆腔盛行,继而乱弹传入,高调班纷纷兼唱昆腔和乱弹,形成3全班。至乾隆年间,盛极1时,多以“群玉”2字作班名。到了咸丰、同治年间,高腔和昆腔逐渐失去观众,特别在农村,乱弹备受欢迎,于是艺人改唱乱弹为主,称绍兴乱弹班。


瓯剧


瓯剧,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1带的古老剧种,它以“书面温话”作为舞台语言,原称“温州乱弹”,因温州地处瓯江下游,古称“东瓯”,1959年定名为瓯剧。


新昌高腔


调腔又名绍兴高调、新昌高腔。其出处尚存争论:1说是明代余姚腔的遗音,另1说是出自弋阳腔,或受弋阳腔影响。由于调腔长期在浙东山区活动,艺人又多来自新昌、宁海、奉化交界处的山坑冷岙,受外来影响较少,至今尚保留其固有特色,对余姚腔的探索研究有1定价值。


宁海平调


宁海平调,是宁海县的1个地方剧种,约始于明而盛于清,已有34百年的历史。它的唱腔,属天调腔的1个支派。具有声调高亢而婉约,1唱众帮,锣鼓助节,不托管弦的特点。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段帮、1字帮等多种形式。


松阳高腔


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1,是浙江8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属单声腔剧种。由于松阳县玉岩镇的白沙岗高腔班演出松阳高腔从未间断,在这1声腔的传承中占有突出地位,故松阳高腔又被称作“白沙岗之土调”,当地人则称为“高腔”。它起始于明代,以松阳地方杂剧为主,吸收昆腔等外来声腔的艺术因素而最终成型,在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松阳高腔现在主要流行于以松阳为中心的浙西南农村地区,远及闽、赣、皖等地


杭剧


杭剧,又名武林班,杭州地方戏曲剧种,源于宣卷(宣讲宝卷的简称)。宣卷始于元明时,流行于江浙地区,宣唱的曲调称宣卷调,无乐器伴奏,仅以木鱼击拍,1人独唱,众人合唱1句尾声“南无阿弥陀佛”,内容多劝人为善。由于曲调、词句通俗,易被群众接受,至清末民初已成为杭州织绸工人自我娱乐的1种说唱形式,并逐渐在杭城内外广为流行。


甬剧


甬剧,早期曾名“串客”,宁波滩簧。它是源于浙江宁波地区、流行于浙江东部和上海市的戏曲剧种,与浙江的姚剧、湖剧1样,同属滩簧腔系。



3、金华县的特色戏曲


婺剧


婺剧发源于金华,是金华最古老的戏曲。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地的人们有的叫她为农村戏,俗称金华戏,是浙江省第2大剧种,因金华历史上素称婺州而得名。她拥有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6大声。婺剧在金华这个拥有浓厚艺术文化的城市,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比发源于江苏昆山,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只晚200年。


婺剧是1个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剧种,艺人多系农民出身。以前,农闲时出外组班演戏,农忙回家生产,直到抗战初期才开始有固定的班社出现,长期流动于乡村演出,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婺剧在表演艺术上以鲜明生动与强烈粗犷相结合,不但保留了许多傀儡、傩舞、目莲戏等古老的表演动作和程式,且拥有变脸、耍珠、舞叉、窜火、窜梁、穿刀、十8吊等大量特技表演。


“以前,婺剧团的戏班子到了某个村子演出,不管有多忙,大伙都要撂下活去看戏。附近乡村的人,也会赶去凑热闹。如果是专业剧团来演出了,那更是万人空巷,连房顶都会挤满人。”金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艺术处处长楼存记向记者描述了他印象中的婺剧。“看戏的时候,最开心的就属小孩子了,不仅能看戏还能吃到许多好东西,那个开心劲就别提了。”每当正月里或到了特殊的节日,金华农村的婺剧团演出,可谓忙的不可开交。这时农村“鸡毛换糖 ”的小贩也忙着赶过去做生意了。 婺剧的出现也同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写戏人”方景昊的说法证实了婺剧在金华的火爆。方景昊常年在金华农村走动,看哪些村子要演戏,能出什么样的价格,然后根据每个村子的要求,跟相应的婺剧团联系。“现在农村人有钱了,都争着要看戏,比如庙会开光、节庆什么的。尤其是正月里,剧团根本忙不过来。有些好的剧团,1年能演出500多场。”据了解,金华目前有专业剧团10多个,农村剧团近百个,平均1个剧团1年能演出300场左右。婺剧成为金华农村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4、浙江有哪些地方戏曲


有越剧,绍剧,婺剧。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1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清朝光绪3十2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中华民国14年(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之。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和上海1带,因其形成于绍兴,并以绍兴地区各县为流行中心,1953年定名为绍剧。婺剧,俗称金华戏 。它流行于浙江金华、衢州、丽水、台州地区和杭州地区的建德、淳安、桐庐,以及赣东北1带,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秋定名为婺剧。扩展资料:明嘉靖年间,秦腔自北方流传到浙江绍兴,与余姚腔融合,逐步形成1种激越昂扬的新腔,称为“调腔”,最鲜明的是“2凡”,腔调和秦腔,初为吹唱道士班和堂名班等坐唱形式,1人兼唱多行脚色,并以大锣、大鼓、铙钹伴奏。搬上舞台后,称“绍兴高调班”。明末清初,昆腔盛行,继而乱弹传入,高调班纷纷兼唱昆腔和乱弹,形成3合班。清乾隆年间(1723-1735年)开始盛行。咸丰、同治年间,高腔和昆腔逐渐失去观众支持,特别在农村,乱弹备受欢迎,于是艺人改唱乱弹为主,称绍兴乱弹班。清末民初,绍剧开始进入上海。受京班(京剧戏班)影响,化妆及舞台陈设均有改善,舞台开始设置软、硬布景和聚光灯,化妆趋向细致。20世纪30年代,女旦登台,戏装、头饰日益鲜丽精巧,扮相逐渐规范。20世纪30至40年代,从其他剧种引进置景技巧,盛行机关布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按剧情进行舞台美术设计。1950年,绍兴乱弹正式定名为绍剧。参考资料来源:。



5、你知道浙江省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越剧


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县1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


婺剧


婺剧是浙江省主要剧种,俗称金华戏,流行于浙江金华、丽水、台州地区谈历和杭州的建德、淳安、桐庐及赣东北1带,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秋定名为婺剧。


绍剧


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省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及上海1带。明嘉靖年间,余姚腔、弋阳腔盛行,绍兴1带出现了“调腔”。初为海外侨胞唱道士班和堂名班等坐唱形式,1人兼唱多行脚色,并以大锣、大鼓、铙钹伴奏。搬上舞台后,称绍兴高调班。明末清初,昆腔盛行,继而乱弹传入,高调班纷纷兼唱昆腔和乱弹,形成3全班。至乾隆年间,盛极1时,多以“群玉”2字作班名。到了咸丰、同治年间,高腔和昆腔逐渐失去观众,特别在农村,乱弹备受欢迎,于是艺人改唱乱弹为主,称绍兴乱弹班。


瓯剧


瓯剧,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1带的古老剧种,它以“书面温话”作为舞台语言,原称“温州乱弹”,因温州地处瓯江下游,古称“东瓯”,1959年定名为瓯剧。


新昌高腔


调腔又名绍兴高调、新昌高腔。其出处尚存争论:1说是明代余姚腔的遗音,另1说是出自弋阳腔,或受弋阳腔影响。由于调腔长期在浙东山区活动,艺人又多来自新昌、宁海、奉化交界处的山坑冷岙,受外来影响较少,至今尚保留含孝搜其固有特色,对余姚腔的探索研究有1定价值。


宁海平调


宁海平调,是宁海县的1个地方剧种,约始于明而盛于清,已有34百年的历史。它的唱腔,属天调腔的1个支派。具有声调高亢而婉约,1唱众帮,锣鼓助节,不托管弦的特点。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段帮、1字帮等多种形式。


松阳高腔


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1,是浙江8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属单声腔剧种。由于松阳县玉岩镇的白沙岗高腔班演出松阳高腔从未间断,在这1声腔的传承中占有突出地位,故松阳高腔又被称作“白沙岗之土调”,当地人则称为“高腔”。它起始于明代,以松阳地方杂剧为主,吸收昆腔等外来声腔的艺术因素而最终成型,在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松阳高腔现在主要流行于以松阳为中心的浙西南农村地区,远及闽、赣、皖等地


杭剧


杭剧,又名武林班,杭州地方戏曲剧种,源于宣卷(宣讲宝卷的简称)。宣卷始于元明时,流行于江浙地区,宣唱的曲调称宣卷调,无乐器伴奏,仅以木鱼击拍,1人独唱,众人合唱1句尾声“南无阿弥陀佛”,内容多劝人为善。由于曲调、词句通俗,易被群众接受,至清末民初已成为杭州织绸工人自我娱乐的1种说唱形式,并逐渐在慎歼杭城内外广为流行。


甬剧


甬剧,早期曾名“串客”,宁波滩簧。它是源于浙江宁波地区、流行于浙江东部和上海市的戏曲剧种,与浙江的姚剧、湖剧1样,同属滩簧腔系。



6、浙江有哪些地方戏曲?


越剧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县1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婺剧  婺剧是浙江省主要剧种,俗称金华戏,流行于浙江金华、丽水、台州地区和杭州的建德、淳安、桐庐及赣东北1带,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秋定名为婺剧。绍剧  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省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及上海1带。明嘉靖年间,余姚腔、弋阳腔盛行,绍兴1带出现了“调腔”。初为海外侨胞唱道士班和堂名班等坐唱形式,1人兼唱多行脚色,并以大锣、大鼓、铙钹伴奏。搬上舞台后,称绍兴高调班。明末清初,昆腔盛行,继而乱弹传入,高调班纷纷兼唱昆腔和乱弹,形成3全班。至乾隆年间,盛极1时,多以“群玉”2字作班名。到了咸丰、同治年间,高腔和昆腔逐渐失去观众,特别在农村,乱弹备受欢迎,于是艺人改唱乱弹为主,称绍兴乱弹班。瓯剧  瓯剧,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1带的古老剧种,它以“书面温话”作为舞台语言,原称“温州乱弹”,因温州地处瓯江下游,古称“东瓯”,1959年定名为瓯剧。新昌高腔  调腔又名绍兴高调、新昌高腔。其出处尚存争论:1说是明代余姚腔的遗音,另1说是出自弋阳腔,或受弋阳腔影响。由于调腔长期在浙东山区活动,艺人又多来自新昌、宁海、奉化交界处的山坑冷岙,受外来影响较少,至今尚保留其固有特色,对余姚腔的探索研究有1定价值。宁海平调  宁海平调,是宁海县的1个地方剧种,约始于明而盛于清,已有34百年的历史。它的唱腔,属天调腔的1个支派。具有声调高亢而婉约,1唱众帮,锣鼓助节,不托管弦的特点。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段帮、1字帮等多种形式。松阳高腔  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1,是浙江8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属单声腔剧种。由于松阳县玉岩镇的白沙岗高腔班演出松阳高腔从未间断,在这1声腔的传承中占有突出地位,故松阳高腔又被称作“白沙岗之土调”,当地人则称为“高腔”。它起始于明代,以松阳地方杂剧为主,吸收昆腔等外来声腔的艺术因素而最终成型,在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松阳高腔现在主要流行于以松阳为中心的浙西南农村地区,远及闽、赣、皖等地杭剧  杭剧,又名武林班,杭州地方戏曲剧种,源于宣卷(宣讲宝卷的简称)。宣卷始于元明时,流行于江浙地区,宣唱的曲调称宣卷调,无乐器伴奏,仅以木鱼击拍,1人独唱,众人合唱1句尾声“南无阿弥陀佛”,内容多劝人为善。由于曲调、词句通俗,易被群众接受,至清末民初已成为杭州织绸工人自我娱乐的1种说唱形式,并逐渐在杭城内外广为流行。甬剧  甬剧,早期曾名“串客”,宁波滩簧。它是源于浙江宁波地区、流行于浙江东部和上海市的戏曲剧种,与浙江的姚剧、湖剧1样,同属滩簧腔系。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