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小知识 :戏曲程式,他们在台上的一招一式,你真的懂吗?戏曲把子功主要有几种?
1、戏曲小知识 :戏曲程式,他们在台上的1招1式,你真的懂吗?
戏曲程式作为戏曲艺术最突出的特征之1,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也是戏曲表演形式的基础。
戏曲表现手段的4个组成部分——唱、念、做、打皆有程式,是戏曲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语汇。在戏曲舞台上,要把那么多个具有个性的艺术手段协调起来,达到形式上的统1,没有1定的程式是不行的。
戏曲表演程式套路非常丰富,可谓无所不包,你对戏曲程式了解多少?下面我就来介绍1下常见的1些戏曲程式。
自报家门
戏曲中主要人物自我介绍的1种方法。它由引子、定场诗、坐场白组成。剧中主角第1次上场时,半念半唱1些韵文结构的词句,叫念“引子”。然后念的4句定场诗。“坐场白”是主要角色最后所念的1段独白。所谓自报家门,其实就是角色向观众直接进行自我介绍。
跑龙套
“龙喜”属戏曲角色中的杂行,扮演剧中士兵、夫役、宫女等随从人员,会穿特殊形式的龙套衣而得名。在戏曲表演中,所谓几个人可以虚拟千军万马,这1点主要体现在“龙套”身上。台上各种集体上下场的队形、舞台部位的变换乃至舞台气氛、环境的变化,都要靠龙套“跑”出来。
起霸
戏曲表演的1套程式动作。它是表现古代将士出征上阵前,整盔束甲的情境。起霸集中了基本功中很多动作和技巧,组合成连续的舞蹈,充分展示武将的威风气概,烘托渲染战斗气氛。
趟马
主要由圆场、转身、挥鞭、勒马、打马、高低亮相等动作组合。女角色有时还增加鹞子翻身、卧鱼、掏翎子等动作。表演要求姿势矫健,动作利索,须有跑圆场的功力,可以表现不同的性格和情景。
走边
戏曲中表现身怀武艺的人物轻装潜行的表演程式。常用于侦察、巡查、夜行等特定情境。它的表现形态是1种成套的、连继性的舞蹈动作。单人独行叫“单走边”,2人同行叫“双走边”,也有多人齐舞的集体走边。
档子
武打表演程式,用以表现战斗场面和渲染战斗气氛。凡交战双方的人数在3人以上,在舞台上表现对打场面的称为档子。或持兵刃交战,或徒手格斗。档子名称根据人数而定,如交战双方为3人的,称“3股档”。
对子
戏曲武打程式,2人对打的套子都称“对子”,包括徒手和各种兵器对打。往往是用两种不同的武器开打。每1套“对子”各有1定的章法,打法各异。徒手的称“对拳”;双方持同样武器的有“对刀”、“对枪”等。
耍下场
戏曲表演程式,属把子功。表现战斗中胜利者的得意情绪。武戏开打后,胜利1方的主将在台上舞耍手中兵器,以显示人物的飒爽英姿、威武雄壮。有耍“枪下场”、“刀下场”等,耍后下场。
抬轿
戏曲表演身段程式,坐轿人居中,抬轿人分列前后。起轿时,轿夫两臂弯曲于双肩头,缓缓站起,双臂晃动,走抬轿步。行进间,坐轿、抬轿人动作协调,步法1致。上坡时,前者直立,后者屈腿走矮步,下坡时换作对应动作。表现路段坎坷时,抬者下蹲,以示轿体大幅度地起伏晃动。
跑圆场
表演动作程式。演员在舞台上所走的路线于圆圆形,周而复始,称为圆场。圆场的速度多为由慢到快,因此又称为跑圆场。跑圆场的步子要小、快、均匀,上身要求纹丝不动。
总结:
程式是戏曲艺术表演固有的特征,没有程式,也就没有了戏曲艺术,程式取消了,戏曲艺术也就不存在。但是,程式只是1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程式本身不是凝固、僵化的,而是生动活泼,充满生机的。纵观戏曲史,程式是不断丰富发展的,经过辈辈创造,代代相传,广为繁衍,逐渐成为1种公用的,带规范性的表演动作,它可以随着生活内容、人物性格的不同而被创造性地应用。
2、戏曲把子功主要有几种?
戏曲舞台上武器道具统称为“把子”。如刀、斧、钩、枪、剑、戟、叉、棍等。用这些器械练习武打技术的基本功都叫把子功,俗称“刀把子”。演员只有掌握和运用好把子技术,才能在舞台上展现人物武打战斗的情景。把子功有很多套路,1般分作长(大刀、大枪、叉棍等)、短(单刀、双刀、剑、拐子、匕首等)、徒手3类。每套把子各有名称,如:小5套、大刀枪、双刀枪、十8棍、小快枪、大快枪等。表演上又分作庄重把子和滑稽把子两种。前者是通过严肃的武打,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表示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营造庄严威武的气氛;后者常见于带有戏谑性的武打,其特点是诙谐滑稽,表现剧中正面人物武艺高强、对其敌手的揶揄戏谑。川剧的打与练武术的打不1样,川剧表演要求演员手要非常有分寸,要讲究绵软,不能伤人。两种把子都要求打得有感情、有节奏、有层次、有章法。现在很多演员误认为学会了把子的套路就等于已经掌握了把子功,其实这只是刚刚入门,根本谈不上什么功力。把子功的最高境界是要求演员打出戏来。
3、戏曲点评常用词?
中国戏曲,是1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1种标准聚合在1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1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1个原则,即美中国戏曲之特点,1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1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戏曲虚拟】指用艺术的虚来表现生活的实的过程,是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它利用舞台的假定性,灵活处理时间、空间。在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力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晚,以更声表示时间变化等。对自然环境、物体、人物、自然现象等,同样采取虚拟的手法,借助观众的联想来完成艺术创造。戏曲节奏戏曲术语。是使唱念打诸般艺术手段统1的共同要素。由戏曲形体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两部分组成,2者相辅相成。戏曲的唱念、表演、舞蹈、武打等都有很强的节奏性。它能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戏曲程式】戏曲表演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艺术及技术上的格律和规范。它把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提炼加工,使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化妆、服装等都形成规范化的表演法式,使生活的形态音乐化、舞蹈化、规范化。如表演中的关门、行船、跑马等,都有基本固定的格式。它比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更富有表现力,更具形式美,程式又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所丰富、变化和发展。【压轴】1台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2个剧目。因最后1个剧目称大轴得名。【串】演戏俗称“串戏”,因脚色须连贯成队故称串。1说串字来源于“爨”字,因旧时也以“爨”或“爨弄”泛称演剧。【反串】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生等。【客串】 非职业演员参加戏班演出称客串。【票友】旧时对戏曲、曲艺的非职业演员、乐师的通称。相传清代8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优伶】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1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演奏音乐的艺人称“伶人”。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行当】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近代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总分行方法。每个行当中各有若干分支,如生又分为老生、小生等。各剧种在分支的层次和名目上又有繁简之别。【生】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1,演男性人物。生行初见于宋元南戏,后除元杂剧外,历代都有,1般扮演青壮年男子,是剧中主要人物。随着艺术的发展,生行又据所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为许多专行,如老生、小生、武生等。【旦】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1。扮演女性人物。旦的名目初见于宋代歌舞,宋杂剧已有装旦,后历代都有这行脚色,又大都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划分为许多专行,如正旦、花旦、贴旦、闺旦、武旦、老旦、彩旦等。【净】俗称“花脸”、“花面”。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1。1般认为是杂剧和金院本的副净演变而来。面部化妆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大开大阖,大都扮演性格刚烈的男性人物。按扮演人物性格、身份及其艺术特点,又划分为许多专行,如京剧的正净、副净、武净等。【末】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宋杂剧中有副末。元杂剧的正末是同正旦并重的两个主要角色。明清时,成为独立行当,常扮社会地位比生扮的人物低,表演上唱做并重的中年以上男子。近代多数剧种末已并入老生行。【丑】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1。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1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与净脚的大花脸、2花脸并列而俗称“3花脸”。宋元南戏已有丑脚。可表现幽默、机智的人物,也可表现灵魂丑恶、*诈卑鄙的人物。按扮演人物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龙套】也叫“文堂”、“流行”。扮演剧中士兵、夫役等侍从人员,因身着特殊形式的龙套衣得名,1般以4人为1堂。舞台上用1堂或两堂龙套,以表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作用。【4功5法】戏曲演员唱、念、做、打4种艺术手段和口、手、眼、身、步5种技术方法的合称,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唱念做打】戏曲表演的4种艺术手段。指唱功、念白、做工、武打,习称“4功”。是戏曲演员的4种基本功夫。【声腔】指戏曲以演唱的腔调来区分不同品种。某些戏曲剧种或剧种的腔调在音乐或演唱方法上具有较多共同性被称为1种声腔,或归为1个声腔系统。【板眼】戏曲音乐名词。奏乐或唱曲时,每1小节,强拍以板敲,称“板”;弱拍或次强拍则以鼓点击,称“眼”,合称板眼。分别称为3眼板(4拍子),1眼板(2拍子),有板无眼(1拍子或称流水板),无板无眼(散板)等。【自报家门】戏曲中介绍人物的1种传统手法,剧中主要人物第1次上场时用引子、定场诗、定场白等作自我介绍,包括姓名、籍贯、身世和剧中规定情境等。【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传说因首先用于明代传奇《千金记·起霸》1出而得名。通过1套连续的舞蹈动作,表现古代将士出征上阵前整盔束甲的情景。全套的称整霸或全霸,大都用于剧中主要人物。半套的称半霸。两个人同时起霸称双起霸。【亮相】戏曲表演程式。剧中人在上下场或1节舞蹈结束时的短暂停顿中所做的塑像式姿式。有单人、双人或多人各种形式。用以突出显示人物的精神状态。【趟马】戏曲表演程式动作。通过成套的连续的舞蹈动作,配合快速的锣鼓节奏,表现策马疾行的姿态。有单人趟马、双人趟马、多人趟马等多种。【打出手】戏曲武打中的特技。简称“出手”。1个主要脚色手足并用同敌对数人相互接、踢、抛、掷武器,用2杆至8杆枪不等,形成惊险复杂的战斗场面。常用于神怪斗法的武旦戏。有时也用于乱军中抢夺武器的情节。【脸谱】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1种谱式。是从唐代乐舞“代面”面具逐渐演变而来。演员面部勾画各种颜色、图案,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对人物的褒贬。主要用于净、丑角。【行头】广义泛指演戏用的道具、服装。狭义只代表戏装。1般不分朝代、地域和季节,只按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进行妆饰。【翎子】戏曲中演员盔帽上的两根56尺长的雉鸡尾制饰物。插翎子多为英武、勇猛、强悍或暴戾人物。目的在于加强表演的舞蹈性,表现人物感情。使用翎子的舞蹈称为“翎子功”。【髯口】又称“口面”。戏曲演员所挂的假须,用牦牛毛或人发做成。按剧中人年龄分黑、黪(灰)、白3种,个别形貌怪异或性格暴烈的人物则戴红髯、紫髯等。根据不同身分和人物性格,髯口式样分为多种。【水袖】戏曲服装中的蟒、褶子、帔等袖端所缀1尺上下的白绸。以其甩动时形似水波纹而名。水袖技术是戏曲表演基本功之1。演员可利用它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和增加形象美。【靠】戏曲服装。剧中古代武将的铠甲。身分前后两块,满绣鱼鳞纹。腹部称“靠肚”。护腿两块称“靠牌子”。背后插3角形小旗,称“靠旗”。不用靠旗的称“软靠”。女将穿的“女靠”,身下缀数十根彩色飘带,内穿衬裙。【盔头】传统戏曲中剧中人所戴冠帽的通称。主要指帅盔、草盔、凤冠等硬质冠帽,也包括鸭尾巾,罗帽等软质帽巾。按人物身份的不同分别使用。大都着重装饰性。
4、蔡文姬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
。
5、什么是戏曲的“唱念做打”?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4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4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4功”。“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4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1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4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2者构成歌舞化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1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2者结合,构成另1大要素的“舞”。唱唱是戏曲的主要艺术手段之1,学习唱功的第1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和音色,分别字音的4声阴阳、尖圆清浊、5音4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但唱更重要的则是善于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和精神状态,通过声乐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剧中人的心曲。学习唱功的第1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和音色,还要分别字音的4声阴阳、尖团清浊、5音4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当演员掌握了这1切时,更重要的则是善于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与精神状态。几百年来,戏曲美学中1直有传声与传情的分歧,有的演员侧重音色和唱腔旋律的美,讲究唱出韵味;有的演员则着重中气充沛、字正腔圆,主张首先要唱出感情。卓越的演员大都把传声与传情结合起来,通过声乐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剧中人的心曲。戏曲的唱,从来不是穿插在戏里的独立的声乐表演,而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1。1些优秀剧目,安排唱段是根据剧情的需要,人物性格、思想、情绪发展的需要。通过优美的音乐形象来丰富和加强文学形象,诉诸观众的听觉感官,正像做和打通过优美的舞蹈形象诉诸观众的视觉感官1样。因而戏曲的唱,演员的技巧和修养都是决定艺术创造得失、高下的重要因素。对同1剧目的同1角色,由于演员的体验、理解不同,也由于唱腔唱法不同,逐渐形成了演唱上各种意趣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剧种,对唱的运用也有所不同。有的唱得多,动辄35十句,甚至超过百句。有的唱得较少,在剧中人动情的时刻才设置大段的唱腔。唱得多的剧种,往往以唱代念,或介乎唱与念之间,润腔较少。唱得少的剧种,大都在声乐艺术上刻意求工,对行腔度曲,进行高度的提炼。从戏曲发展的过程来看,唱腔的伴奏是由简到繁的。古老剧种弋阳腔,采用1唱众和的帮腔形式,仅用简单的打击乐伴奏。明嘉靖年间正式形成的昆山腔,发展为兼用笙、箫、笛、琵琶等管弦乐器伴奏,音乐效果大为增强。近代戏曲更加重视伴奏的衬托作用,逐渐增多了乐器的种类,并密切了声乐和器乐的配合。也有些剧种在主要唱段中停止器乐伴奏,由演员独唱“清板”,以突出声乐的表现力。帮腔形式,目前在1些高腔系统的剧种中仍旧保留着,作为烘托气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段。由于唱词都是诗词体,句法紧凑精练,文学性较强,因此更便于集中地抒发情感。此外,在叙事、写景、争辩、斥责等场合,1般也常发挥唱的功能,以增强艺术效果,并给人以美感享受。为了便于传达感情、唤起共鸣,曲词的文学性不尚典雅,而在于雅俗共赏、简洁明快、涉笔成趣。在戏曲里,唱作为主要艺术手段之1,它不是单独运用的,而是和念、做、打等艺术手段有机结合,融为1体,为塑造人物服务。念白念白与唱互相补充、配合,也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艺术手段。演员从小练基本功,念白也是必修课之1。戏曲念白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韵白和散白,都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铿锵悦耳,与唱相互协调。做功做功泛指表演技巧,1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1。演员在创作角色时,手、眼、身、步各有多种程式,髯口、翎子、甩发、水袖也各有多种技法,灵活运用这些程式化的舞蹈语汇,以突出人物性格、年龄、身份上的特点,并使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更成功。做并不是纯技术性表演,而是各具特点的内涵与表象,1举手,1投足,既有内心的体验,又能通过外形加以表现,内外交融,得心应手,全为塑造形象服务。戏曲演员从小练就腰、腿、手、臂、头、颈的各种基本功之后,还须悉心揣摩戏情戏理、人物特征,才能把戏演活。演员在创造角色时,手、眼、身、步各有多种程式,髯口、翎子、甩发、水袖各有多种技法,灵活运用这些程式化的舞蹈语汇,以突出人物性格上、年龄上、身分上的特点,并使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增光辉。如在各种步法中,狼狈挣扎时走跪步,少女在欢乐时甩着辫梢走碎步,就不仅是纯技术性的表演,而能起到渲染气氛和描绘情态的作用。同样是翎子功,用在不同人物身上,有的表现英武,有的表现轻佻,有的表现急躁,有的表现愤怒。在髯口功中,弹须、理髯、甩髯口……各具特定的内涵与表象。卓越的演员表演时既有内心的体验,又能通过外形加以表现,内外交融,得心应手,而不流于形式。打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另1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1般分为把子功和毯子功两大类。不仅要有深厚的功底,而且还必须善于运用这些难度极高的技巧,准确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气质。凡用古代刀枪剑戟等兵器(习称“刀枪把子”)对打或独舞的,称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技艺,称毯子功。演员从小练武功,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拿顶,1练就是1炷香的时间;小翻、旋子,1走就是几十个;耍刀花、耍枪花,不到精疲力竭不止。只有苦练,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技术功底还只是创作素材,演员还必须善于运用这些难度极高的技巧,准确地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气质,并分清敌对双方的正反、胜败和高下。戏曲的做和打,也从来不是穿插在戏里的独立的舞蹈表演。毯子功的1些项目,单独地看,近乎杂技;把子功的1些套数,单独地看,类似武术。但连贯起来,组合在戏里,却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舞蹈语言,能够出人、出情、出戏。1节开打结束时,双方亮相,不仅胜败判然,而且分出了正反。战胜者耍下场,显示了神采飞扬的风貌。武2花连摔锞子,狼狈相毕露。窜毛表示下水,跺泥体现沉稳。马童的小翻,衬托了主帅的气势。某些戏里的倒扎虎、云里翻,则突现精神失常者的疯癫迷乱,等等。当这些技术功底与情节相结合时,就有助于刻画人物,阐释剧情,并使观众在直观中得到艺术享受。
6、学戏曲难怎么办
学戏曲如果仅仅是爱好,那么多听多看多唱多练慢慢地就会唱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可选择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和省级卫视,1般都有地方戏曲,当然央视呢播京剧的时候要多1些,还有就是1些戏曲专业网页上也可相关的视频。如果把戏曲当成从事的事业,第1就要具备1定的条件,这条件当然就包括身高、长相,嗓音条件等等。第2呢就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唱戏与做其它职业1样,仅凭1时的冲动是很难成为佼佼者的,不仅需要感兴趣更需要契而不舍的精神和相当的辛勤与付出。如果是后者而年龄又正适当(最好在14岁以下),那么就可以考虑考专业戏校等方式开始学习传统戏曲表演。戏曲基本功:
1、腰腿功:演员的基本功夫。亦是练习翻筋斗的必修课程。戏曲舞蹈、武打都要运用腰腿的功夫。没有腰腿功夫就无法灵活自如地掌握身体重心的转移腾跃,腰腿功还能使演员的身段动作优美协调。像鹞子翻身、涮腰、飞脚、旋子、探海、铁门槛、朝天蹬都属于腰腿功。
2、毯子功:就是练习翻各种筋斗,即身体各部位相继扑、跌、翻、滚、腾、跃等动作技巧。由于在毯子上练功,故名。筋斗样式繁多,动作大多以手撑地,或用脚在地面蹬跳,向前,向后,向左右两侧翻腾,俗称“4面筋斗”。
3、把子功:“把子”是戏好液隐曲舞台上武器道具的统称,也叫刀枪把子。如刀、枪、剑、戟、斧、钩、叉、棍等。把子亦引申为武打的同义语,所以用各种器械训练武打技术的基本功也都叫把子功。演员只有掌握和运用把子技术,才能在舞台上表现人物武打战斗的情景。
4、扇子功:表演身段特技,也是基本功的1种。扇子在戏曲舞台上不仅是扇凉工具,更是特殊的舞蹈道具。演员常借助手中的扇子友厅做出各种动作、姿态,用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各行脚色都有此功,但使用最多的是小生、花旦,技巧也更为丰富。
5、手绢功:表演身段特技,也是基本功的1种。源于2人转,吉剧又有所发展。手绢是舞蹈道剧,有4角和8角两种。耍法有里外翻花、里外挽花、抖花、转绢、托绢、踢绢、抛绢、弹埋模绢、指转绢、顶转绢等。近年来多用镶亮片的双层8角手绢发展出各种样式的手绢出手,技艺高超,特色浓郁,起到烘托戏剧气氛、刻画人物感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