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戏曲起源时间?在哪里能找到大理白族民歌--大本曲?或者其他的大理白族民歌

保山戏曲起源时间?



1、保山戏曲起源时间?

2020年9月26日唐代是中国戏剧的形成时期,保山并没有其他戏剧,所记载的“戏舞”极有可能就是香童戏。南诏大理国时期,保山香童戏又融入了很多本土文化元素,...。

在哪里能找到大理白族民歌--大本曲?或者其他的大理白族民歌



2、在哪里能找到大理白族民歌--大本曲?或者其他的大理白族民歌

大理大本曲   大本曲是大理白族农村的民间曲艺,通常由1个演唱,1人操大3弦伴奏。演唱的内容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唱腔音调、唱词格律、演唱特点均同白族民歌、音乐分不开。大本曲的唱词体裁称"山花体",此种体裁是白族民间的独特词体。大本曲有韵式,主要分为"花上花"、"油勒油"、"老利虎"、"翠茵茵"4大韵,下又分为若干小韵。大本曲的音乐有"9板、3腔、十8调"之称。大本曲的传统曲目现已找到80多个曲本,在大理农村广为流传。大理大本曲流派有南腔派和北腔派之分。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白族大本曲,组织艺人用大本曲的演唱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歌颂社会主义。民族节日本主节、3月节以及居家乔迁新居等,大多要进行大本曲演唱活动。 大本曲(白族)   白族曲种。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以民歌为基础发展形成,历史悠久。现存明代诗人杨桂楼在“山花碑”上的题诗即为大本曲体裁。   白族人民每逢年节或举办婚丧礼仪时都要演唱大本曲。如丧礼中安葬的前夕要通宵唱大本曲,叫作“堂祭”。大本曲原为1人说唱,1人弹3弦伴奏。以白族语言演唱为主,也有用汉语演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断革新,有了对唱、合唱,增添了2胡、月琴等伴奏乐器。演唱者有醒木、扇子和手帕等道具。大本曲可以随地演唱,或搭1花台(也叫彩台),登台演唱。   大本曲的唱词句式以3个7字句、1个5字句组成1节的“山花体”最为常用。此外,还有5句、6句、7句和3个十字句为1节的几种格式。大本曲有南腔、北腔两种流派。南腔比较委婉,唱腔有[平板]、[黑净]、[螃蟹调]、[老麻雀调]等“9板十8调”;北腔比较质朴,唱腔有[正板]、[脆板]、[螃蟹调]、[麻雀调]等“9板十3腔”。它的传统曲目有根据白族的民间故事改编的《火烧松明楼》、《白王的故事》等,现代曲目有《社会主义门》、《大理是个好地方》、《恩仇难忘》等。 学术史视界中的白族大本曲 http://**/qk/80166X/200404/9970024.html 形成及发展 是白族古老的戏曲剧种,系由白族的“吹吹腔”和“大本曲”融合而成的。 白剧除有白族艺术特征外,更多的是接受了汉族古典戏曲的影响,与弋阳腔尤为接近,当时汉族戏曲传入当地后,与白族民间艺术相结合演变而成。明初洪武十5年(1382年),明军进占大理,白族地区划入云南行省。明朝留驻军队实行屯田,同时从内地迁移大批汉民来此屯垦:这样,汉族戏曲随着大量的军屯和民屯移民而传入白族地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开始流行,光绪年间(1875-1908)最为盛行。 1949年后,以吹吹腔为基础,吸收白族说唱艺术大本曲的曲调,加以发展而成为现在的白剧。流行于云南西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所属云龙、洱源、鹤庆、剑川、邓州、大理等白族聚居地区。每逢节日喜庆、迎神赛会和赶3月街等,都要演唱白剧。 唱腔 白剧的音乐比较古朴,唱腔具有高亢激越,豪放爽朗的特点,长于叙事。约有30多种,分多种类型。按行当分,有小生腔、须生腔、摇旦腔、小旦腔;按人物身份分,有英雄腔、抖马腔等;按感情分,有哭腔、苦腔等;按节拍唱法分,有平腔、高腔、流水板、垛垛板、1字腔等;按曲名分,有阴阳板、2簧腔、风绞雪、7句半、课课子、扣扣板等。唱词格式不同于汉族戏曲的唱词,基本上是“3715”的白族民歌“山花体”,即每节唱词为4句,前3句7字,第4句5字。唱时无伴奏,用唢呐吹奏过门。过门曲子都比较长,变化复杂,除为舞蹈伴奏外,起着延长唱腔内容和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伴奏分文、武场,文场过去1般只用琐呐,近年来加了3弦,唢呐主要用于吹奏过门,演员唱完后都随着唢呐的节奏舞蹈。锣鼓和唢呐配合着使用,主要用来渲染情绪,演唱起来气氛十分热烈。武场则有小鼓、大鼓、小钹、大钹、大小锣等。因白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汉字,演唱时半汉半白,但仍保持白语声调读音。 表演 白剧的表演基本上属古典程式范畴,规律相当严格。在传统剧目中,1个人物从出台到下场,有1整套专用的完整程式。舞蹈有“跳场”、“杀场”、“游场”等不同行当的固定程式,舞蹈都统1在唢呐的节奏中。舞蹈节奏鲜明,饶有古典风味,还讲究武功。 行当 白剧的角色行当齐全,分工细致。生分老生、须生、小生、英雄生(武生)、花生(风流小生);旦分老旦、正旦、花旦、苦旦(青衣)、武旦、摇旦;净分黑净、红净、大花脸、2花脸;丑分大丑(袍带)、中丑(方巾)、小丑(旗锣伞报)。这些行当各具性格特征的步伐,步伐与唢呐旋律1般总是相适应,所以步伐舞蹈性特别浓,并讲究手眼身法步,有许多严格的法则。如手的部位,有“生齐肩,旦齐胸,小丑抓磕膝,花脸抓破天”的歌诀。 行头 从服装上看,白剧的行头,历来都很讲究,并具有白族服饰的特点。服装是1般戏曲通用的明代服装,但也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妇女1般穿本民族服装,正面人物1般着蒙古式毡帽(原因可能与元蒙入主中国有关),帽顶插1枝短羽翎,反面人物插戴长羽翎的盔头。 脸谱 白剧的净、丑两行,均有不同的脸谱,包括整脸、白抹脸、花脸、3块瓦脸、兽形脸、鸟形脸,色彩有红、黑、白、蓝、紫5色,笔调粗犷,图案质朴,着重突出人物性格。 剧目 白族的剧目比丰富,已知有300多个,见到文学本子的有

7、8十出。大多系根据汉族历史故事改编,取材于《3国》、《列国》、《说唐》、《杨家将》、《封神榜》、《红楼梦》等;另1类则是反映白族历史、传说和生活的剧目,如《血汗衫》,是产生较早又最为当地观众熟悉的剧目;《牟伽陀开辟鹤阳》,叙述牟伽陀为解救白族百姓的苦难,率领弟子来到1片汪洋泽国的鹤庆,疏导积水,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是1部大型武戏,长达79场,剧中人物有天上的仙佛神将,海里的鱼精虾怪,人间的黎民百姓,不算龙套,就有80个之多,非常热闹精彩。此外,还有《火烧松明楼》、《杜朝选》、《渔樵耕读》、《赵龙观灯》、《石3告状》、《蔡雄过年》等。另外,还有现代剧目《花田坝》、《夫妻竞赛》、《苍山红梅》等现代剧目。 白族民歌 http://**/bz/074.mp3 GG 翻唱 白族民歌 欣赏该视频: http://**/show/show/92375.shtml。

云南大理的男人的性格



3、云南大理的男人的性格

我是做云南线的,和云南的地接有5年的联系,至少我们的感觉云南男性性格比较豪爽,但是心思缜密。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3道茶”就 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1船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谢之情。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 第1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跷 2郎腿。1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1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 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左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品水,禁止从 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忌讳戴着 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来不洁。 白族妇女怀孕后,以系合页双层围裙,并将头而对折别在腰间作为有喜的标志。外人见了,要懂得 注意重点保护。倘若误伤了孕妇,要担保到产后母子平安为止。有些地方的白族,怀孕妇女不能进 入新郎、新娘的洞房。婴儿落地后,谁第1个跨进产妇家的门,谁就是踩生。白族认为,谁来踩生 ,将来孩子的脾气就像谁。白族最忌讳戴孝的人来踩生,所以婴儿降生后,家人要立刻用白石灰在 门口撒3道弧线,并在门槛上缠1道青蔑子。若是生男陔,还要在青蔑子下加1只草鞋,有的还在 大门上钉1个甑笆底,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送1碗新鲜稠米汤、红糖、鸡蛋、甜白 酒和1土锅猪蹄子炖韭菜根给产妇吃。产后第3天早上,产妇家要请“粥米客”或称“稀饭客”。 到白族人家做粥米客,要用竹蓝提前鸡蛋、红糖、小孩的衣帽等前往恭贺。大理、剑川1带的白族 ,妇女产后,主人要请第1个进家的客人吃荷包鸡蛋汤圆,客人不能拒绝,否则主人会生气。 白族简介 白族是1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口148.2万,主要居住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早在4千多年前,白族的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洱海文化,唐代的南诏国,宋代的大理国都曾在这里建都,延续了5百多年,1度成为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此外,丽江地区、保山地区、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等地也分布有少量白族。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白人。 白族的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2世纪就与中原汉族有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受其影响较深,现在习俗部分与汉族相同。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艺术丰富多彩。如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望夫云》、《蛇骨塔》、《鸟吊山》、《慈善夫人》等。音乐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调”、“霸王鞭”等。另有从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刷”,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各种人才辈出。 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住房多采取“3坊1照壁”、“4合5天井” 格式。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串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重,美观大方,体现了白族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白族人民偏爱白色,他们建房的总体色调是白色,白族传统服装的色调也是偏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通常穿白色的对襟上衣,外面套1件黑领褂;海东地区男子则外套皮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3滴小”,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妇女是白上衣,再套1件蓝色、红色或黑色的坎肩、腰上系着绣花的小围裙。已婚妇女的头饰1般是蓝色。姑娘是把辫子和1根红绳结在1起,然后把1块5颜6色的手贴缠在头上,雷白的缨穗在头右边飘飘洒洒,很能显出姑娘的妩媚。 大理白族酷爱花,几乎家家都种药,当地有“3家1眼井,1户几盆花”之说,姑娘的名字大部分都带有花字,如:金花、银花、德花、美花、春花等。 白族独特的节日有“绕3灵”、“石宝山歌会”、“本主节”“耍海会”和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3月街”、也有白族人自己的“火把节”等众多的节日。

大理大本曲mp3下载



4、大理大本曲mp3下载

大理大本曲   大本曲是大理白族农村的民间曲艺,通常由1个演唱,1人操大3弦伴奏。演唱的内容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唱腔音调、唱词格律、演唱特点均同白族民歌、音乐分不开。大本曲的唱词体裁称"山花体",此种体裁是白族民间的独特词体。大本曲有韵式,主要分为"花上花"、"油勒油"、"老利虎"、"翠茵茵"4大韵,下又分为若干小韵。大本曲的音乐有"9板、3腔、十8调"之称。大本曲的传统曲目现已找到80多个曲本,在大理农村广为流传。大理大本曲流派有南腔派和北腔派之分。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白族大本曲,组织艺人用大本曲的演唱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歌颂社会主义。民族节日本主节、3月节以及居家乔迁新居等,大多要进行大本曲演唱活动。 大本曲(白族)   白族曲种。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以民歌为基础发展形成,历史悠久。现存明代诗人杨桂楼在“山花碑”上的题诗即为大本曲体裁。   白族人民每逢年节或举办婚丧礼仪时都要演唱大本曲。如丧礼中安葬的前夕要通宵唱大本曲,叫作“堂祭”。大本曲原为1人说唱,1人弹3弦伴奏。以白族语言演唱为主,也有用汉语演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断革新,有了对唱、合唱,增添了2胡、月琴等伴奏乐器。演唱者有醒木、扇子和手帕等道具。大本曲可以随地演唱,或搭1花台(也叫彩台),登台演唱。   大本曲的唱词句式以3个7字句、1个5字句组成1节的“山花体”最为常用。此外,还有5句、6句、7句和3个十字句为1节的几种格式。大本曲有南腔、北腔两种流派。南腔比较委婉,唱腔有[平板]、[黑净]、[螃蟹调]、[老麻雀调]等“9板十8调”;北腔比较质朴,唱腔有[正板]、[脆板]、[螃蟹调]、[麻雀调]等“9板十3腔”。它的传统曲目有根据白族的民间故事改编的《火烧松明楼》、《白王的故事》等,现代曲目有《社会主义门》、《大理是个好地方》、《恩仇难忘》等。 学术史视界中的白族大本曲 http://**/qk/80166X/200404/9970024.html 形成及发展 是白族古老的戏曲剧种,系由白族的“吹吹腔”和“大本曲”融合而成的。 白剧除有白族艺术特征外,更多的是接受了汉族古典戏曲的影响,与弋阳腔尤为接近,当时汉族戏曲传入当地后,与白族民间艺术相结合演变而成。明初洪武十5年(1382年),明军进占大理,白族地区划入云南行省。明朝留驻军队实行屯田,同时从内地迁移大批汉民来此屯垦:这样,汉族戏曲随着大量的军屯和民屯移民而传入白族地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开始流行,光绪年间(1875-1908)最为盛行。 1949年后,以吹吹腔为基础,吸收白族说唱艺术大本曲的曲调,加以发展而成为现在的白剧。流行于云南西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所属云龙、洱源、鹤庆、剑川、邓州、大理等白族聚居地区。每逢节日喜庆、迎神赛会和赶3月街等,都要演唱白剧。 唱腔 白剧的音乐比较古朴,唱腔具有高亢激越,豪放爽朗的特点,长于叙事。约有30多种,分多种类型。按行当分,有小生腔、须生腔、摇旦腔、小旦腔;按人物身份分,有英雄腔、抖马腔等;按感情分,有哭腔、苦腔等;按节拍唱法分,有平腔、高腔、流水板、垛垛板、1字腔等;按曲名分,有阴阳板、2簧腔、风绞雪、7句半、课课子、扣扣板等。唱词格式不同于汉族戏曲的唱词,基本上是“3715”的白族民歌“山花体”,即每节唱词为4句,前3句7字,第4句5字。唱时无伴奏,用唢呐吹奏过门。过门曲子都比较长,变化复杂,除为舞蹈伴奏外,起着延长唱腔内容和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伴奏分文、武场,文场过去1般只用琐呐,近年来加了3弦,唢呐主要用于吹奏过门,演员唱完后都随着唢呐的节奏舞蹈。锣鼓和唢呐配合着使用,主要用来渲染情绪,演唱起来气氛十分热烈。武场则有小鼓、大鼓、小钹、大钹、大小锣等。因白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汉字,演唱时半汉半白,但仍保持白语声调读音。 表演 白剧的表演基本上属古典程式范畴,规律相当严格。在传统剧目中,1个人物从出台到下场,有1整套专用的完整程式。舞蹈有“跳场”、“杀场”、“游场”等不同行当的固定程式,舞蹈都统1在唢呐的节奏中。舞蹈节奏鲜明,饶有古典风味,还讲究武功。 行当 白剧的角色行当齐全,分工细致。生分老生、须生、小生、英雄生(武生)、花生(风流小生);旦分老旦、正旦、花旦、苦旦(青衣)、武旦、摇旦;净分黑净、红净、大花脸、2花脸;丑分大丑(袍带)、中丑(方巾)、小丑(旗锣伞报)。这些行当各具性格特征的步伐,步伐与唢呐旋律1般总是相适应,所以步伐舞蹈性特别浓,并讲究手眼身法步,有许多严格的法则。如手的部位,有“生齐肩,旦齐胸,小丑抓磕膝,花脸抓破天”的歌诀。 行头 从服装上看,白剧的行头,历来都很讲究,并具有白族服饰的特点。服装是1般戏曲通用的明代服装,但也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妇女1般穿本民族服装,正面人物1般着蒙古式毡帽(原因可能与元蒙入主中国有关),帽顶插1枝短羽翎,反面人物插戴长羽翎的盔头。 脸谱 白剧的净、丑两行,均有不同的脸谱,包括整脸、白抹脸、花脸、3块瓦脸、兽形脸、鸟形脸,色彩有红、黑、白、蓝、紫5色,笔调粗犷,图案质朴,着重突出人物性格。 剧目 白族的剧目比丰富,已知有300多个,见到文学本子的有

7、8十出。大多系根据汉族历史故事改编,取材于《3国》、《列国》、《说唐》、《杨家将》、《封神榜》、《红楼梦》等;另1类则是反映白族历史、传说和生活的剧目,如《血汗衫》,是产生较早又最为当地观众熟悉的剧目;《牟伽陀开辟鹤阳》,叙述牟伽陀为解救白族百姓的苦难,率领弟子来到1片汪洋泽国的鹤庆,疏导积水,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是1部大型武戏,长达79场,剧中人物有天上的仙佛神将,海里的鱼精虾怪,人间的黎民百姓,不算龙套,就有80个之多,非常热闹精彩。此外,还有《火烧松明楼》、《杜朝选》、《渔樵耕读》、《赵龙观灯》、《石3告状》、《蔡雄过年》等。另外,还有现代剧目《花田坝》、《夫妻竞赛》、《苍山红梅》等现代剧目。 白族民歌 http://**/bz/074.mp3 GG 翻唱 白族民歌 欣赏该视频: http://**/show/show/92375.shtml。

大理白族吗,白族人皮肤白吗?



5、大理白族吗,白族人皮肤白吗?

白族是1个中国的少数民族,大理就是白族人民聚集地,白族是1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口148.2万,主要居住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早在4千多年前,白族的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洱海文化,唐代的南诏国,宋代的大理国都曾在这里建都,延续了5百多年,1度成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此外,丽江地区、保山地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地也分布有少量白族。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白人。 白族的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2世纪就与中原汉族有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受其影响较深,现在习俗部分与汉族相同。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艺术丰富多彩。 如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望夫云》、《蛇骨塔》 《鸟吊山》、《慈善夫人》等。 音乐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调”、“霸王鞭”等。另有从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刷”,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大理成了旅游胜地,欢迎来玩。

你还知道的地方戏曲有哪些?(至少写3种)?



6、你还知道的地方戏曲有哪些?(至少写3种)?

除京剧之外的地方戏曲,那就先说3种吧:东北2人转,河南豫剧,广东粤剧。中国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试着以中部省份湖南为例来摆1摆:(1)大戏有:湘剧,祁剧,武陵戏(原来叫常德汉剧),辰河戏(即辰河高腔),荆河戏,巴陵戏,湘昆(3支昆曲之1,主要流传于湘南)。(2)小戏有:花鼓戏(包括长沙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0陵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花灯戏(包括湘南花灯戏,湘北花鼓戏,湘西花鼓戏),祁东渔鼓戏,武冈丝弦戏,阳戏,苗戏,侗戏。(3)另外还有木偶戏(各地的木偶戏分别用各地的大戏唱腔,比如长沙木偶戏唱腔是湘剧,邵东木偶戏用祁剧唱腔),邵阳布袋戏(中国最珍贵的民间文化艺术之1)等等。(4)全国每1个省都有戏曲如:豫剧,彩调剧,曲剧,坠剧,豫南花鼓戏,京剧,评剧,吉剧,东北2人转,龙江剧,吕剧,陇剧,秦腔,河北梆子,2人台,晋剧,川剧,楚剧,汉剧,滇剧,粤剧,昆剧,闽剧,外江戏,潮剧,歌仔戏,沪剧,绍剧桂剧,彩调,琼剧,徽剧,黄梅戏,锡剧,莲花落,等等等等包括西藏都有-----就是藏剧。很多少数民族都有戏剧,比如大理白族也有----就是白剧。全国有戏曲剧种3百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