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戏曲角色中旦是扮演什么,古代戏曲本中的集句是是什么?_

在古代戏曲角色中旦是扮演什么



1、在古代戏曲角色中旦是扮演什么

旦,戏曲表演行当类型之1,女角色之统称。  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和彩旦7种类型。  正旦  原为北杂剧行当名,泛指旦中正角,不表现确定的性格特征。近代戏曲中的正旦已非杂剧正旦的原意,而是概括1定性格类型的独立行当,主要扮演性格刚烈、举止端庄的中年或青年女性,且多为正剧或悲剧人物,故湘剧俗称为节烈旦。  花旦  花旦扮演性格活泼明快或泼辣放荡的青年或中年女性,并常带喜剧色彩。  贴旦  简称贴,有时简写成占。南戏和北杂剧皆有此名,为旦中副角,意为旦之外再贴1旦,不表现确定的性格特征。  闺门旦  扮演少女。北杂剧有“闺怨杂剧”1类,是表现青春少女闺怨恋情的剧目,剧中的少女当为闺门旦的最初形态。清代中叶昆山腔中,闺门旦从旦行中分化出来,称小旦,俗称5旦。  武旦  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形象。按扮演人物的身分和技术特点,又分刀马旦和武旦两种类型。刀马旦重身段工架,造型基调要求寓流动妩媚于刚劲挺拔之中,以气度神情胜。武旦重跌扑翻打,以身手的矫健骁勇胜,、武旦又常扮神怪,除重武功外,还须表演特技“打出手”。  老旦  扮演老年妇女。多重唱功,老旦,汉、粤、湘等剧种称夫或婆旦。  彩旦  1作丑旦、丑婆子,秦腔里也称之为媒旦。扮演女性中的喜剧或闹剧人物,实为女丑,故常由丑行兼扮。化妆和表演手法极度夸张,常常浓装艳抹,行为乖张,多扮滑稽风趣或奸刁凶恶的人物,川剧称摇旦,以幽默诙谐见长,有独特风格。

古代戏曲本中的集句是是什么?_



2、古代戏曲本中的集句是是什么?_

中国就出现了南戏和北杂剧两种戏曲。1般认为,这两种戏曲是中国古代最初的戏曲形式。但如果要分清南戏与北杂剧是在什么时间形成的,在我国学术界始终看法不1。明朝中叶,祝允明提出:“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明朝嘉靖时人徐渭则认为:“南戏始于宋光宗朝。”后者比前者要晚近百年左右。徐渭虽然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同时他还称:“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可见徐渭也是含糊其辞。而钱南扬在他的《戏文概论》文章中另有看法。他认为,南戏在宋光宗朝已有《王魁》等成熟戏曲出现,它真正形成的时间当在宣和之前。后来有人综合了诸家观点,推论南戏产生于南宋末期。关于北杂剧形成时间也是意见分歧。 1些人认为,北杂剧产生于元初。顾肇仓在他的《元代杂剧》1书中阐述,宋金两代虽然已有杂剧出现,但还算不上纯粹的戏剧。只是到元初,才真正形成北杂剧。另有1些人则断定,至少在金代末已出现杂剧。尽管它到了元代才完全独立,但也不能由此认定关汉卿是“杂剧之始”。因为关汉卿剧作成熟之时,正是元杂剧兴盛时期。由于历史上很少记载有关中国戏曲的资料,所以,对中国古代戏曲形成的时间,依然是各持。

我国古代的戏曲角色是什么



3、我国古代的戏曲角色是什么

我国古代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5种。

1、生行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1。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见于宋元南戏,指剧中男主角,与元杂剧的正末相当。清以后又衍化为老生、小生、外、末4个支系。按其扮演人物属性、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类。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因多戴髯口,故又称须生,俗称胡子生。京剧老生行又分唱功、做功、靠把和武老生,另有红生1行,主要扮演关羽,因勾红脸,故又称红生。

2、旦行旦行里最主要的1类是青衣。青衣还有1个名称叫正旦,扮演的1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年龄1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青衣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白都是念韵白,1般不念京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从服装上看,青衣穿青褶子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1个名称也叫青衫,简称衫子。

3、净行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这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宽阔宏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色块”大,大开大合,气度恢宏。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即是净扮。

4、末行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在北杂剧中,末称“末泥”或“末尼色”,泛指末本正角,与宋元杂剧所称的“生”同,而与“末”的涵义不同。宋元南戏所称之“末”实即“副末”,除担任报台,介绍剧情梗概和剧目主题的开场外,还在戏中扮演社会地位低下的次要角色。昆剧“末”行是继宋元南戏脚色制度发展而来,按照南昆的路子,包括老生、副末、老外3个家门,约在清代中叶初步定型。

5、丑行(小花脸或3花脸),是喜剧角色,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1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两大分支。戏曲中人物行当的分类,在各剧种中不太1样,以上分类主要是以京剧的分类为参照的,因为京剧融汇了许多剧种的精粹,代表了大多数剧种的普遍规律,但这也只能是大体上的分类。具体到各个剧种中,名目和分法要更为复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旦净末丑。

古代戏曲中丑角的脸谱是什么?



4、古代戏曲中丑角的脸谱是什么?

展开全部丑角脸:又名“3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1个白色“豆腐块”, 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徵。其余还有:整脸:1种颜色为主色, 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 眉 眼 鼻 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3块瓦脸: 又称“3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1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 用线条勾出两块眉,1块鼻窝,所以称“ 3块瓦脸”。其中又再分“正3块瓦” “尖3块瓦” “花3块瓦” “老3块瓦”等。十字门脸:由3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 将3色缩小为1个色条, 从月亮门1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徵人物性格。 主色条和眼窝构成1个“十”字,故名“十 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6分脸: 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1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4,主色占十分之6。“6分脸”也称“老脸”。碎花脸: 由“花3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5官不正, 相貌丑陋, 特点是勾法不对称, 给人以歪斜之感。僧脸:“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 花嘴岔,脑门勾1个舍利珠圆光或9个点,表示佛门受戒。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 ,色彩只有红白两种 ,形式近似“ 整脸 ”与“ 3块瓦脸 ”, 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 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 脑满肠肥的神态。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1,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分“ 普通元宝脸 ”、“倒元宝脸”、“花元宝脸” 3种。象形脸:1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徵出发, 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 “传神”,让观众1目了然,1看便知道何种神怪所化。神仙脸:由“整脸” “3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 ,构图 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小妖脸:“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 小妖等角色。这两种脸谱又名“随意脸”。英雄脸:“英雄脸” 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

古代清官在戏曲中用什么颜色表示



5、古代清官在戏曲中用什么颜色表示

主要看角的行当扮相。如包公是黑头(正净),用黑脸;而著名清官海瑞,马连良扮演,就是老生行当,用红脸(重于正常脸色,轻于关羽那种枣红脸)。

古代戏曲中丑角的脸谱是什么



6、古代戏曲中丑角的脸谱是什么

古代戏曲中丑角的脸谱是3花脸或小花脸。丑角是中国戏曲的1种程序化的角色行当,1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由于传说当年唐玄宗喜好演戏,下场演戏时就扮演丑角,而唐玄宗被尊为中国戏剧界的祖师爷,所以传统剧团的团长都是丑角担任,中国戏曲学院的第1任院长就是名丑萧长华先生担任。丑角1般不重唱,以念白和做工为主,念白和其他角色也不同,1般用普通口语,京剧中所谓京白,各个剧种的划分有所不同,但比较1致的大概分为如下几种:

1、文丑以做工为主;

2、武丑以武打为主,和净角中的3块瓦之间的区别不明显;

3、彩旦扮演女性丑角角色,1般如媒婆、仆妇1类的人物。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