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和南方文化上有什么区别?从大方面讲北方戏曲和南方戏曲的区别有哪些?
1、中国北方和南方文化上有什么区别?
南北文化差异明显 南方偏阴柔细腻 北方则粗犷豪放 以戏曲为例,南方比如越剧 柔肠百转婉转低回,而北方比如秦腔 洪钟大吕沧桑直白。
2、从大方面讲北方戏曲和南方戏曲的区别有哪些?
我国最早形成的较完整的戏曲形式,1个是12世纪初叶,即北宋末至南宋初,在今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出现的南戏,见于史料记载的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1是13世纪初叶,即金末元初,在今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区兴起的北杂剧。这两种戏曲形式,具有我国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所赋予的戏曲艺术形态的共同特征,同时也由于南北地域有别,赖以成长的社会条件不同,综合的艺术因素以及形成的过程有所不同,具有各自的形式特点。所以分别被称作南戏与北杂剧,从文献资料看,主要因为南戏演唱的曲调为南曲,北杂剧演唱的曲调为北曲,其全称应为南曲戏文和北曲杂剧。由此可知戏文、杂剧所歌之曲,在两种戏曲形式中的重要地位,并以此标志着它们之间的区别。南曲指在南方产生和流行的众多曲调;北曲指在北方产生和流行的众多曲调。南曲和北曲,都是演唱的歌曲,它们因方言和音乐的地域性区别,构成了我国南、北两大歌曲系统,广而言之也是南、北两个民间音乐的体系。历来对于南曲与北曲有不少的比较论述,主要表现在:在音阶上,南曲为5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北曲为7声音阶,即多了变宫、变徵两声;在旋律上,南曲多级进,蜿蜒转折,所谓声情多而词情少,北曲则多较大幅度的跳进,硬挺直截,所谓声情少而词情多;在风格上,有如明王骥德《曲律》所说:“北之沉雄,南之柔婉,可画地而知也。”这种南北曲之差异,主要与两地方言、南北音韵之不同,以及两地的民情习俗、审美好尚、文化传统有关。南曲与北曲的差异,早在民歌、词曲、民间歌舞、说唱艺术之中就已经存在了。后来才被由民间歌舞与说唱艺术基础上综合发展而成的戏曲艺术所继承,南曲与北曲也就成为南、北戏曲音乐的两大系统。南戏用南曲,北杂剧用北曲,成为南、北戏曲演唱的曲调,彼此以曲牌和曲牌联套的唱腔结构体制,构成自己的戏曲音乐形式。在艺术发展史上,南曲与北曲虽然曾经有过多次交流、影响、吸收、融合,但彼此的特点和风格仍然明显地保持在民歌、词曲、歌舞、说唱和戏曲艺术之中,至今犹然。
3、南方和北方的差别是什么?
天地玄黄,5谷杂粮,男人女人,北方南方。
南方和北方,不1样,就是不1样。
南方和北方吃的不1样。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米就是水稻,面则是小麦。水稻的籽儿去了壳就能吃,因此是“米”。麦子要磨成粉以后才能吃,因此是“面”。米就是“去
皮后的作物子实”,如稻米、薏米、花生米。由此及彼,凡粒状的也都叫米,如姜米、虾米、高粱米。面,本写作1个麦字加1个丏字,也写作麵,就是麦子磨成的粉,所以粉状的东西都叫面,如豆面、药面、胡椒面。北方人以面食为主,甭管是吃包子、饺子、馒头、面条、饼,都先得把麦子磨成了粉再说。所以麦子磨成的粉,干脆就直接叫面。南方人不磨面,要磨也就是磨浆,比如豆浆、米浆。所以那麦子磨成的粉,不能简单地只叫面,得叫面粉。就像在北方,大米做成的主食不能简单地只叫做饭,得叫米饭1样。
米饭不能单吃,得有菜,所以南方的烹调,功夫花在菜上。8大菜系,基本上是南方人大显身手,没北方人多少戏。北方厨师的用武之地在白案。那麦子磨成的粉,可以做出好多花样来。光是条状的,就有拉面、擀面、压面、揪面、切面、挂面、刀削面、拨鱼子等等,而拉面之中,又有拉条子、揪片子、炮仗子种种。南方人弄不清这么多名堂,统统称之为“面”。要细分,也就是宽面细面、汤面炒面、云吞面炸酱面。北方人就不能把面粉做成的条状食物简称为“面”,得叫“面条”,以区别于面糊、面皮、面包,以及其他用“面”(面粉)做成的东西。同样,南方人也不把粉状的东西称为“面”,得叫“粉”,比如胡椒粉、花椒粉、辣椒粉。
可见,活法不1样,说法也不1样。
说法不1样,唱法也不1样。北方人唱歌,南方人唱曲,叫“北歌南曲”。北方人唱的是燕赵悲歌,苍凉激越,声遏行云,气吞万里;南方人唱的是吴越小曲,玲珑剔透,凄婉隽永,韵味无穷。歌变剧(歌剧),曲变戏(戏曲)。所以宋元时期的戏剧,北方的叫“杂剧”,南方的叫“戏文”,这就叫“北剧南戏”或“南戏北剧”。
戏剧戏剧,戏和剧,都有嬉戏娱乐的意思,它们原本是可以通用的。但北方人更喜欢剧烈的剧,南方人则更喜欢游戏的戏。在这方面,南方人似乎比北方人更固执。北方人只不过剧字用得多1点,有时也说“戏”。南方却直到2十世纪4十年代以前,还拒绝使用“剧”这个字。1应与戏剧有关的词,均以“戏”字命名,如戏子、戏台、戏园、戏班、古装戏、时装戏、木偶戏、文明戏。文明戏就是话剧,而电影则叫影戏。1939年,上海的报纸上开始提倡“越剧”这个名词,可老百姓还是管它叫“绍兴戏”(绍剧则叫“绍兴大班”)。甚至京剧,原本也叫京戏,后来要普及国语,北方话占了上风,京戏才变成了京剧。但在南方许多地区,地方戏还是不叫“剧”而叫“戏”的,比如闽南的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就连“地方戏”这个词,也没人改成“地方剧”。反倒是北方1些地方戏,不叫“剧”,而叫“戏”。如坠子戏(河南)、郿鄠戏(陕西)。于是,既有豫剧、越剧、川剧、粤剧、汉剧、楚剧、湘剧、赣剧、闽剧、沪剧,又有柳琴戏、辰河戏、采茶戏、花鼓戏、皮影戏、滑稽戏。南北“戏”、“剧”之争,算是打了个平手。
·活法不1样,说法也不1样。
但如果要较真,就会发现还是南方吃了亏。叫“剧”的都是大剧种,叫“戏”的则多半是小剧种,最有名的,也只有1个黄梅戏,其他就名不见经传。当然,最牛的还是秦腔,它不叫“戏”,也不叫“剧”,而叫“腔”。说起来秦腔也是有资格牛逼,京剧(还有汉剧和徽剧)里的“皮黄”(西皮、2黄)和秦腔都有瓜葛。秦腔从襄阳传到武昌、汉口,就变成了“西皮”;传到安徽桐城,就变成了“高拨子”;高拨子和吹腔在徽班中又演变成“2黄”。这西皮、2黄,汉调、徽调,北上进京1搅和,就成京剧了。看来这京剧也是“南腔北调”,秦腔自然也有资格不掺和什么“戏”、“剧”之争,自顾自地吼它的“腔”。
南方和北方不1样的地方还很多。南人睡床,北人睡炕,这叫“南床北炕”。南人坐船,北人骑马,这叫“南船北马”。“南方人指路,总是说前后左右,北方人指路,总是说东西南北。”(韩少功《阳台上的遗憾》)说前后左右,是以人为坐标;说东西南北,是以物为参照,这也许可以叫“南人北物”。南北的差异为什么这么大?环境使然。南方潮湿,架床便于通风;北方寒冷,打炕可以取暖。北方多平原,平原上好跑马;南方多水乡,水乡里要行船。马驰平原,视野辽阔,东西南北,1目了然;船行水乡,曲里拐弯,说东西南北也
去不了,就只好说前后左右了。
就连打架,南方和北方都不1样。南方人喜欢用拳,北方人喜欢用腿,叫“南拳北腿”。南方人个子小,打架的地方也小,深街小巷,挤挤巴巴,难以施展,还是用拳头便当。北方天高地阔,1马平川,好汉们又1个个人高马大,1脚飞起,能把对方踢出23里地去,很是过瘾,所以愿意在腿脚上下功夫。也所以,1个男人和1个女人关系暧昧,在南方就叫“有1手”,在北方则叫“有1腿”。
南方和北方,不1样,就是不1样。
于是就有了“方言”。
4、北方戏曲和南方戏曲有什么特点?
北方戏曲中心在北京,南方戏曲中心在上海。
1、主体不同戏剧是以文学为主体,而戏曲却是以音乐为主体;
2、手法不同戏剧以写实手法为主,而戏曲以虚拟手法为主,化妆、装扮也是夸张的手法;
3、包括关系不同戏剧可以包括戏曲,而戏曲却不包括戏剧;
4、范围不同戏曲1般是我国的1些剧种,如京剧、越剧等,而戏剧的范围比戏曲大,还包括各种话剧、舞台剧、音乐剧,戏曲是综合性的艺术,是中国式的音乐戏剧。从戏剧的概念上来看,1切从事扮演角色,进行剧情演绎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戏剧,那么似乎戏曲也可以叫做戏剧。其实,戏曲的确属于戏剧,但是反过来说戏剧是戏曲就不太合适,因为戏剧包含了所有表演的形式,而戏曲只是其中的1种,所以,它们应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应该对两者的关系有清晰的了解。
5、北方戏曲有哪些,南方戏曲有哪些
北方有晋剧、蒲州梆子、秦腔等;南方有粤剧、滇剧等。
1、晋剧晋剧即为山西梆子,是中国北方的1个重要戏剧剧种,也叫中路戏,中国传统戏曲。因兴起于山西中部的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晋剧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2006年5月20日,晋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明销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Ⅳ-18。
2、蒲州梆子蒲州颂槐袜梆子,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1。蒲州梆子,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晋中和晋北称之为“南路梆子”或“南路戏”,上党称“西府戏”,河南称“西戏”,在陕西省、甘肃省西北1带称“晋腔”、“蒲戏”、“山西梆子”、“梆子腔"。蒲州梆子音调高亢,擅长于表现慷慨悲壮的历史题材故事。音乐和表演艺术传统深厚,尤以要帽翅、翎子、甩发等特技见长。 2006年5月,蒲州梆子被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编号Ⅳ-19。
3、秦腔秦腔(Qinqiang Opera), 别称梆子腔,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1。古时陕西、甘肃1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Ⅳ-16。
4、粤剧粤剧(Cantonese Opera),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1,源自南戏,流行广东、广西两省和港、澳地区,在国外操粤语的华裔聚居区也时有演出。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1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1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滇剧滇剧是云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1。丝弦(源于较早的秦腔)、襄阳(源于汉调襄河派)、胡琴(源于徽调)等声腔于明末至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云南而逐渐发展形成的,流行于云南9十多个县市的广野激大地区和4川、贵州的部分地区。2008年6月7日,云南省滇剧院、玉溪市滇剧团、昆明市联合申报的“滇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序号:733 Ⅳ-13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蒲州梆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粤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滇剧。
6、北方戏曲与南方戏曲的区别?
京剧发源于
北京
俗称京派
后由梅兰芳带至上海成为
海派
最后至武汉
成南派
京派京剧
非常讲究
唱念做打
服饰等
海派较为富贵
不太讲究传统
偏于创新
至于南派
已经很少见了
多数是跟京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