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国粹。被称“百戏之祖”。(    ),进行京剧表演的戏院在清朝最早叫什么

京剧是中国5大戏曲剧种之1,被誉为中国国粹。被称“百戏之祖”。( )



1、京剧是中国5大戏曲剧种之1,被誉为中国国粹。被称“百戏之祖”。( )

B解析:京剧是中国5大戏曲剧种之1,被誉为中国国粹;昆曲被誉为“戏曲之师”“百戏之祖”,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1。故表述错误。



2、进行京剧表演的戏院在清朝最早叫什么

进行京剧表演的戏院,在清朝最早叫茶园。京剧,在清朝曾称平剧或徽剧,中国5大戏曲剧种之1,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2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3鼎甲”榜首“。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5十5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3庆、4喜、春台、和春, 4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1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茶园的形成和变更:

1、唐朝时期:唐代是中国戏曲形成时期,演员的表演区开始建筑化,出现了”乐棚“。乐棚以砖石木材建造,舞台加了盖顶.设计制造都十分精致,但还不是固定演出场所。唐代寺庙中开始出现”戏场“,这是后世”庙台“的前身。

2、宋元时期:宋元是中国戏曲日臻成熟时期,这时开始出现固定化的演出场所”勾栏“。固定的集中的演出场所称”瓦舍勾栏“。

3、明清时期:由于勾栏是木制结构,易于倒塌、着火,到明代开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遍布内外城的”茶园“。最初,茶园并没有特设的舞台,只是席前做场,后来较大的茶园开始特设舞台供演出之用,到清代最为盛行,称之为”茶园“或”茶楼“。这与北京人爱喝茶的习惯有关,1边品茗,1边听戏。当时没有”戏票“1词,品茗听戏只付”茶资“,实际是戏价。

4、清朝中后期:清中叶以后北京的茶园已颇具规模,到清朝后期随着4大徽班进京和京戏的形成与发展,人们不以品茗为主,而是以听戏为主了,茶园也随之改称什么什么园,或称戏园子。

5、民国时期:到民国时代改称剧场、剧院或戏院,并且1直沿用至今。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京剧。



3、如何评价京剧?其表现能力与其他戏曲相比怎样?

1、京剧是华夏文明的瑰宝

1、世界上3大戏剧源流的其中两个——古希腊悲剧和古印度梵剧都已经湮灭,只有中国的京剧1枝独秀。而且根据古籍中的记载可以看到,无论在美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社会效益上,前两者都远不如京剧。

2、京剧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京剧除了其本身的知识(如戏文、音乐、唱腔、流派、行当、服饰、化妆、脸谱、表演艺术等等)以外,还包括了历史知识(如各种历史剧中的故事)、语言文学知识(如京剧的剧本和唱念中包含了古汉语、古诗词、古典文学、成语、典故等等,包罗万象)等

2、京剧是世界上最美的戏剧艺术

1、各国的艺术家对京剧的1致肯首(限于篇幅,恕不展开,下同)。

2、京剧是世界戏剧3大流派之1。

3、京剧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至于表现能力,1楼的回答很给力:各有千秋。京剧不是最古老的戏剧,它的形成和发展,吸收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养分,而其他戏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大同小异。京剧也不是适合表演所有题材的艺术形式,它也有适合自己表演的范畴,而其他戏曲也1样。比如我们经常说京剧是集唱、念、做、打、舞、美术、诗歌、滑稽、杂技于1体的综合性戏曲,而其他戏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特别是当前流行的几个大剧种,像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等等,在这些方面也做得非常好,某些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京剧过于程式化的表演形式,在某些方面反而限制了它的表现能力。



4、我国戏曲种类繁多,其中起源于江苏昆山的( )是最古老的剧种之1,京剧是在( )朝时期徽班进京演出后逐渐形成...

昆曲;清。



5、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1,至今已有将近2百年的历史。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1,至今已有将近2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 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1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 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5十5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 安徽享有盛名的“3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4喜”、“和春”、“春台” 诸班,合称“4大徽班”。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2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 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 新的变化,已拥有1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1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 胜

3、张2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3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 家卢胜奎。程长庚是这1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 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 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2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 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4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培郑的传统剧目约 在1千多个,常演的约有34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 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薯宏较擅长于表 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 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1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 (龙套)7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4大行。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 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 如老生程长庚、余3胜、张2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 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 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 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 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 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 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

3、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 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 田、徐兰沅、 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梅兰芳数中册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1。他的代表剧院目有《宇宙 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 断桥》、《奇双会》、《游园 惊梦》、《穆柯寨 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 《西施》、《洛神》以及晚年编演的《穆桂英挂帅》等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通称皮黄戏.清乾隆5十5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 出的3庆,4喜,春台,和春4大徽调班社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同时吸收了汉调,秦 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式,融化,演变成1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 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为"京 剧".。



6、除了京剧外中国戏曲还有哪些剧种

除了京剧外中国戏曲还有的剧种:

1、黄梅戏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5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1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2、越剧越剧——中国第2大剧种 ,有第2国剧之称,也称绍兴戏,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与京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并称中国5大剧种,汉族戏曲之1。越剧发源于绍兴嵊州,先后在杭州和上海发展壮大起来,流行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3、评剧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1,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1,位列中国5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2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1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4、豫剧豫剧,发源于中原。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与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并称中国5大剧种,汉族戏曲之1中国第1大地方剧种。豫剧也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等国家。”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戏曲”等。

5、昆曲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1,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1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1的曲种。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3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