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剧与戏曲的关系

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1、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常州吟诵、《董永传说》、常州梳篦、锡剧、留青竹刻等。

1、常州吟诵 常州吟诵,又名吟诵调,是常州的传统音乐形式,用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常州话吟诵。介于唱和读之间的吟唱古典诗词文章的艺术。它横跨文学、音乐、语言3门学科。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员,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吟诵艺术属“小众文化”,与古琴、昆曲相仿,标志着民族文化的最高水准,具有文学、音乐、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常州吟诵的基本内容相当丰富和全面,,主要有吟诗的音调(包括吟7律、7绝、5律、5绝等“近体诗”的音调和吟“诗经”、“乐府”、。

杂剧与戏曲的关系



2、杂剧与戏曲的关系

元杂剧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金灭北宋、元灭金的过程,同时是北方人民反抗女真贵族、蒙古贵族的过程。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斗争,要求有战斗性和群众性较强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而构成戏曲艺术的各种因素到这时已经过长期的酝酿而融为1体。这样,元杂剧就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基础上,由于现实的要求、群众的爱好,大大扩大了题材和内容,展开了我国戏曲史上辉煌灿烂的1页。在元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文人也发生分化。特别是元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又没有恢复科举制度,中下层文人的仕进道路大大缩小了,生活跟着下降。除了少数依附元朝统治者的官僚外,大多数文人和广大人民同样受到残酷的迫害,因此,他们和人民的关系比较密切。

杂剧和南戏的区别有哪些?



3、杂剧和南戏的区别有哪些?

1、“杂剧”和“南戏”的区别

1、产生的地点不同。 元杂剧以元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而南戏则产生于浙江永嘉(温州)1带,所以南戏又被称为“永嘉杂剧”南戏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

2、产生时间不同。 南戏的产生时间,实际上早于杂剧。明代祝允明在《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1119~1125)之后,南渡(1127)之际,谓之温州杂剧。杂剧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其间它经历了从不完备到完备的发展过程。杂剧体制的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是在蒙古王朝称元以后。

3、内容题材不同。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