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的结构体式是怎样的?北宋戏曲的主要有什么 代表结构是什么段?
1、戏曲音乐的结构体式是怎样的?
具体区别:曲牌体就是把几首固定的小曲联结在1起,组成戏曲的音乐。它既可以是1首小曲的多次重复,也可以是多首不同小曲的连缀,还可以是两首小曲的交叉。这些小曲就叫作曲牌,它们1般都有自己的名称,如《蝶恋花》、《山坡羊》、《天净纱》等等,但这些名称与内容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每1个曲牌表明了1种特定的曲调。和曲牌体多首小曲连辍不同的是,板腔体的音乐材料通常情况只有上下两句。对比:从曲调数量上来说,板腔体的确不可与曲牌体相比;但是板腔体往往通过板式(节奏)和唱腔的变化弥补了曲调单调的弱点,各种不同的板式衍生出丰富的音乐,来表现戏中各种情节变化和人物心情、性格的转变,因此,板腔体音乐并不比曲牌体音乐来得单调乏味。如京剧使用的“皮黄腔”,虽然只有西皮和2黄两种共4句曲调,但是通过节拍的变化可以发展出很多板式。“原板”就是基本板式;将节奏放慢了就是“慢板”,加快紧缩了,就产生了“26板”或“流水板”;将固定节奏改为自由节奏,就产生了“散板”等等。即使同是1种板式,它的音乐也不完全相同,这主要靠唱腔的变化来体现。如京剧中同样是西皮,生腔和旦腔就有所不同;又如在河北梆子中,往往在情绪欢快的时候着重使用…6’、“3”两个音,称为“欢音”,而在情绪悲苦的时候则几乎不用“欢音”,着重使用较低的“7”和较高的…4’,称为“苦音”。曲牌体和板腔体也有混合使用的情况,像川剧中,既有曲牌体的昆腔也有板腔体的胡琴腔、乱弹腔。板腔体简介:板腔体是汉族戏曲、曲艺音乐中的1种结构体式。或称“板式变化体”。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按照1定的变体原则,演变为各种不同板式。曲牌体简介:曲牌体又称联曲体或曲牌联缀体,是汉族戏曲音乐的1种结构方式。即以曲牌作为基本结构单位,将若干支不同的曲牌联缀成套,构成1出戏或1折戏的音乐。全本戏分为若干折(出),即由若干套曲牌构成。曲牌联套结构,由唱赚,诸宫调、经过杂剧,南戏的发展与提高,至昆曲达到成熟的阶段。在以梆子、皮黄为代表的板腔体音乐出现以前,曲牌体音乐是戏曲音乐主要结构方式之1。对古代汉族音乐、戏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现在采用曲牌联套结构体式的汉族戏曲剧种,除昆曲外,尚有盛行各地的高腔剧种,以及其他古老剧种。
2、北宋戏曲的主要有什么 代表结构是什么段?
宋杂剧是宋代的1种戏剧形式,由唐参军戏和歌舞杂技发展而来。北宋时期,杂剧既是各种技艺(如滑稽戏、傀儡、皮影、说唱、歌舞、杂技、武术等)的泛称,与散乐、百戏意义相同,又作为1种戏剧表演形式列入各种技艺之中演出,亦可作为单独节目演出。杂剧兴起于北方,北宋时已很流行。在汴梁的瓦子勾栏中已有较大型的剧目《目连救母》杂剧的表演。南宋时,杂剧在各种技艺的演出中已处于主要地位。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载:“散乐,传学教坊十3部,唯以杂剧为正色。”宋杂剧的表演结构,通常由3部分组成第1部分是开场的小段,名为艳段,表演情节较简单的日常生活熟事;第2部分是正杂剧,表演情节较复杂的故事,是演出的主要部分;第3部分是散段,又称杂扮,是1种打闹嬉笑或夸张、滑稽性的表演。宋杂剧已初步形成角色体制,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装旦等角色。宋杂剧可分为以对白为主的滑稽戏和以歌舞为主的歌舞戏。前者不用音乐或音乐很少,后者则以音乐贯穿全剧。宋杂剧的音乐主要吸收了唐宋大曲、法曲、唱赚、诸宫调以及各种流行词曲的曲调。如《崔护6么》《莺莺6么》《王子高6么》等杂剧采用了《6么》大曲的曲调,《诸宫调霸王》《诸宫调卦册儿》等杂剧采用诸宫调的音乐,《藏瓶儿法曲》《孤和法曲》等杂剧采用了法曲的音乐,《3姐黄莺儿》《买花黄莺儿》等杂剧采用了词调《黄莺儿》的音乐。宋杂剧不仅有歌唱,也有乐器伴奏。如表演结束时乐工演奏的乐曲叫“断送”,演奏者叫“把色”。
3、戏曲中的两种结构体制是什么请分别解释?
戏曲中的两种结构体制,1种是指板腔体,包括板式变化体:新4声腔梆腔(像豫剧)皮黄腔(像京剧)及近现代发展起来的戏剧比如越剧、评剧等。另1种是指曲牌体,也称曲牌连缀体,昆腔(昆曲)高腔(川剧)源于歌舞部采茶戏、花鼓戏、秧歌戏等,都是曲牌连缀体。
4、什么戏与什么的成熟标志着中国戏曲基本形成?
中国戏曲成熟的标志是元代元杂戏的产生。元杂戏在戏曲原有基础上大力创新,音乐与戏剧结构统1起来,达到体制上的成熟和完善,使元杂戏成为1种新型的戏剧,出现了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等作品,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中国戏曲走到了成熟的繁荣时期。
5、戏曲中的两种结构体制是什么 请分别解释
戏曲中的两种结构体制,1种是指板腔体,包括板式变化体:新4声腔梆腔(像豫剧)皮黄腔(像京剧)及近现代发展起来的戏剧比如越剧、评剧等。另1种是指曲牌体,也称曲牌连缀体,昆腔(昆曲)高腔(川剧)源于歌舞部采茶戏、花鼓戏、秧歌戏等,都是曲牌连缀体。
6、中国古典戏曲结构
中国古典戏曲结构介绍如下: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3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1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3百6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1种标准聚合在1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3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5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的1个独特称谓。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 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最显著、最独特的艺术特点就是“曲”,“曲”主要由音乐和唱腔两部分构成,辨别1个地方戏剧种主要依靠声腔、音乐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语言,如:4川的川剧、浙江的越剧、广东的粤剧、河南的豫剧、陕西的秦腔、山东的吕剧、福建的闽剧、湖北的汉剧、河北的评剧、江苏的昆剧等。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1,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1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1帜,其主要特点,以集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1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2是划分生、旦、净、丑4大行当;3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4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5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中国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