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曲的五种基本行当是什么?如何理解传统戏曲及其民俗之根?

中国传统戏曲的5种基本行当是什么?



1、中国传统戏曲的5种基本行当是什么?

生旦净末丑是指戏曲中的5大行当,代表的意思如下:

1、生是指生行;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1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娃娃生:剧中的儿童角色等几大类。

2、旦指的是旦行,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分为青衣(正旦)、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彩旦、花衫。

3、净指的是净行,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1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净行可分为正净(大花脸):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忠臣良将。副净(2花脸):俗称架子花脸,大多扮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武净(武花脸):以武打为主的角色。

4、末行: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老生: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末:1般扮演比同1剧中老生作用较小的中年男子。传统昆剧演出整部传奇之首出,照例皆为副末念诵词曲开场。

5、丑行又叫小花脸、3花脸。包括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的角色。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



2、如何理解传统戏曲及其民俗之根?

传统戏曲其实是老1辈人的娱乐,那会流行是因为那会子服务了大多数人。要说现在的抖音什么的内容要是坚持个1百年还流行,那就是咱们中国人的文化遗产。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让高雅接地气,让优质流行化。让大多数人接触优质内容,让大多数人喜欢优质内容。这需要多方合作了。民风民俗都是在不断演变的,学院派如果不想的久远,不结合时代,实际的发展需要那就是固步自封了。



3、戏曲与民俗的关系

文峰近年来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戏曲传承保护研究。刘老师的讲座《传统戏曲与民俗》,就有关传统戏曲与民俗的关系和大家做了交流。 世界上任何1种戏剧形态都不如中国传统戏曲与民间风俗关系密切。中国戏曲是在民间艺术的土壤里发芽生根的,又是伴随着民间风俗成熟和发展的。民间风俗为戏曲艺术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戏曲艺术又为民间风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民俗文化对戏曲艺术特点和观众的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老师分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了传统戏曲和民俗之间的密切联系:1是戏曲形成的民俗氛围;2是戏曲发展的民俗契机;3是戏曲演出的民俗场所;4是戏曲演出习俗与班规。 刘老师总结说,戏曲艺术是在民俗活动的氛围中形成的,故其艺术风格及审美特点无不受民俗文化的影响。其1,在演出剧目上,适应观众的心态,形成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演出不同剧目的规制,使台上台下,场内场外形成1个和谐统1的氛围。其2,在表演技巧上适应各阶层、各种不同观众欣赏要求,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剧种,同1剧种不同脚色行当,异彩纷呈的表演体制。其3,在表演技巧上适应各阶层、各种不同观众欣赏要求,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剧种,同1剧种不同脚色行当,异彩纷呈的表演体制。其4,戏曲艺术风格和特点的形成,也与民俗活动中人民群众的心态和审美意识有关。 刘老师指出,戏曲艺术从十9世纪末逐渐由广场庙台步入现代化的剧场,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戏曲又逐步推出城市现代舞台,回到茶园、酒楼和农村的庙台。戏曲高台教化的作用逐步淡化,而它的民俗功能,即渲染和制造节日气氛的作用则得到了充分发挥。戏曲的这种民俗功能是生来具有的,是现代艺术不容易代替的。戏曲团体应紧紧抓住中国人民数千年形成的这种社会心态,将自己置身于民俗的海洋中,占据那块本属于自己的文化阵地。



4、戏曲与民俗的关系

文峰近年来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戏曲传承保护研究。刘老师的讲座《传统戏曲与民俗》,就有关传统戏曲与民俗的关系和大家做了交流。 世界上任何1种戏剧形态都不如中国传统戏曲与民间风俗关系密切。中国戏曲是在民间艺术的土壤里发芽生根的,又是伴随着民间风俗成熟和发展的。民间风俗为戏曲艺术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戏曲艺术又为民间风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民俗文化对戏曲艺术特点和观众的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老师分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了传统戏曲和民俗之间的密切联系:1是戏曲形成的民俗氛围;2是戏曲发展的民俗契机;3是戏曲演出的民俗场所;4是戏曲演出习俗与班规。 刘老师总结说,戏曲艺术是在民俗活动的氛围中形成的,故其艺术风格及审美特点无不受民俗文化的影响。其1,在演出剧目上,适应观众的心态,形成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演出不同剧目的规制,使台上台下,场内场外形成1个和谐统1的氛围。其2,在表演技巧上适应各阶层、各种不同观众欣赏要求,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剧种,同1剧种不同脚色行当,异彩纷呈的表演体制。其3,在表演技巧上适应各阶层、各种不同观众欣赏要求,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剧种,同1剧种不同脚色行当,异彩纷呈的表演体制。其4,戏曲艺术风格和特点的形成,也与民俗活动中人民群众的心态和审美意识有关。 刘老师指出,戏曲艺术从十9世纪末逐渐由广场庙台步入现代化的剧场,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戏曲又逐步推出城市现代舞台,回到茶园、酒楼和农村的庙台。戏曲高台教化的作用逐步淡化,而它的民俗功能,即渲染和制造节日气氛的作用则得到了充分发挥。戏曲的这种民俗功能是生来具有的,是现代艺术不容易代替的。戏曲团体应紧紧抓住中国人民数千年形成的这种社会心态,将自己置身于民俗的海洋中,占据那块本属于自己的文化阵地。



5、传统戏曲和我现代戏曲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古代戏剧也称为中国古典戏曲。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戏曲”1词在中国古代是指戏中唱的曲,是与“散曲”相对应的概念。20世纪初年的王国维,首先明确地用“戏曲”1词来统称中国古代戏剧。中国古代成熟的戏剧诞生于元代,当时称为杂剧,是融合此前的各种表演艺术发展而成的1种戏剧形式。在杂剧的发展过程中,剧作家在唐宋以来的话本小说、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元杂剧的名作。元代末年,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1带的南戏(南曲戏文)得到发展,并逐渐形成了新的戏曲形式,称为传奇,至明代产生了汤显祖的《牡丹亭》、至清代又出现了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样的杰作。到清代,在北方的戏曲中心北京出现了以安徽2簧戏为基础,吸取诸种地方戏的优点形成的京剧。中国古典戏曲把歌曲、宾白、舞蹈和表演等结合在1起,是1种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的戏剧艺术形式。作为表演的戏曲的脚本的文学剧本是1种韵文和散文相结合又以韵文为主的文学剧本。1个戏曲剧本称为本,1般1个戏曲都由1本构成,也有多本组成1个规模较大的戏曲故事的,像《西厢记》由5本组成1个完整的故事,《桃花扇》则由上本和下本共两本组成。每本戏曲1般又由若干个更小的单位构成,杂剧中称为“折”,而且每本多由4折组成,明清传奇中称为“出”,像《牡丹亭》多达55出,《桃花扇》上、下本各20出。“折”和“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1个段落,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同时又往往是音乐组织的单元,像杂剧中的每折限用同1宫调的若干个曲牌组成1套曲子。中国古代戏曲1般由曲词、宾白、舞台提示3部分组成。曲词的作用主要是抒情,但又不限于抒情,同时还有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刻划人物性格的功能,这种曲词是在传统的诗、词、和民间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诗歌形式,往往有较为严格的格律要求,以符合于唱的需要。宾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主要是白话,也有部分韵语。对白与话剧中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舞台提示包括提示人物的活动时间、空间,人物的出场离场,还包括提示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在杂剧中往往将对动作与表情的提示称为“……科”,如“长吁科”即是提示人物作长叹的表情样子的意思,“把酒科”即是提示人物作把酒的动作的样子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戏曲中,讲好1个故事尽管很重要,但似乎更为重要的是要写好曲词,而曲词的1个重要功能是抒情,尽管它也对叙事(讲故事)起着相当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像《牡丹亭》中十分有名的《长亭送别》这1折戏中,情节十分简单,即长亭送别这1个小小的事件,要论整折戏的艺术性,无疑是其中写得十分出色的曲词。中国的现代戏剧:源于“54”运动前后,开始时称为“新戏”、“文明戏”,后来称为话剧(主要是与歌剧及中国传统的戏曲相对而言)。曹禺、老。



6、下列与传统戏曲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B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A项错误,京剧脸谱中,红色表示忠勇侠义,如关羽、姜维、常遇春;黑色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表示1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1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B项正确,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属于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汉族音乐。C项错误,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天仙配》是黄梅戏的经典剧目,而《刘巧儿》属于评剧。评剧以唱功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除《刘巧儿》外,经典剧目还有《杨3姐告状》《小女婿》《花为媒》等。D项错误,昆剧又称“昆曲”,流行于我国众多地区,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戏曲剧种之1,影响范围很广,被尊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1,主角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妃虞姬。清逸居士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编写而成。故正确答案为B。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