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戏曲梨园春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 、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1种标准聚合在1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1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1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1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1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1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1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作为1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1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31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扩展资料:中国戏曲的起源: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8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4种基本形式。中国戏曲的精神:中国戏曲有别于古希腊的戏剧,也有别于欧美近现代的戏剧。因为,中国戏曲是在中国文化氛围之中创造出来;所以,中国人的政治观、历史观、审美观已经给中国戏剧贴上了醒目的标签。杂剧、南戏、雅部、花部的创造,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随心所欲。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推陈出新的创造,属于中华民族以艺术的形式审视过去、解剖现实、向往未来的楮神追求。参考资料:。



2、戏曲梨园春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梨园戏的表演优雅细腻,有1套极其独特、严谨的基本程式,称为十8步科母, 对表演的手、眼、身、步等的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定,如举手到拦散陵目眉,分手掘亩到肚脐,拱手到下颏等,大、小梨园的表演只有粗犷与细腻之差异。除十8科母外,各行当都各有自己特殊的科步身段,如官生与末行的十8罗汉科,净与官生的马鞭科,老生的须功,生、旦的扇法及眼法,也各有成套的程式。其中,遗存了1些傀儡动作,载歌载舞,古朴、幽雅、细腻,别具风格。梨园戏还根据人物和戏剧情节的需要,创造了十8雨伞科。如《孟姜女送寒衣》中的单人伞舞,表现人物顶风冒雨艰难地行进。其中有表现遇雨的张伞,怕水泥泞的蹑足撑伞,逆风斜风的顶伞,狂风4起的旋伞,暴风起伏的升降伞、飘伞、放伞等表演动作,组成了1套伞舞表演。因为所有传统戏目都是文戏,没有武打场面。所以如有战斗或动武情节,都用台词交代,作暗场处理(个别武打场面也独具1格),必须要做的武行表演,也用特有的身段示意,舞而不武。 化装比较简明,旦角抹胭脂、水粉,小旦有时在额中写1个小字,大旦写大字,或者点1个红点,老旦系黑头巾,丑角只涂白粉,女丑角的化装比较夸张,整个脸涂白粉,两颊搽大红胭脂,假髻上还插树枝,花脸基本只有黑白两色,线条少,简单明快,有些角色如天官、魁星、小鬼等必须戴面具。服装简朴,旦角除外,1般穿衫和裙,没有水袖。小旦穿衬裤加围巾。其他生、外、老旦、净、丑的水袖都非常短,所以没有水袖表演。 演出排场比较简单,戏台称为棚,台下帮简戚腔叫棚下唱,对台戏叫对棚,在闽南,除少数大寺庙有固定戏棚外,1般都是临时搭棚,道具也只有1条条凳。



3、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 、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1种标准聚合在1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尺宏、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1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1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1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1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厅困歼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1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1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作为1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1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31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 扩展资料:中国戏曲的起源: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8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4种基本形式。中国戏曲的精神:中国戏曲有别于古希腊的戏剧,也有别于欧美近现代的戏剧。因为,中国戏曲是在中国文化氛围之中创造出来;所以,中国人的政治观、历史观、审美观扮冲已经给中国戏剧贴上了醒目的标签。杂剧、南戏、雅部、花部的创造,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随心所欲。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推陈出新的创造,属于中华民族以艺术的形式审视过去、解剖现实、向往未来的楮神追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戏剧 。



4、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虚拟性、程式性、综合性。虚拟性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1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程式性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1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综合性中国戏曲是1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扩展资料:生生行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1。扮演男性人物。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历代戏曲都有这1行当,近代各地戏曲剧种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老生生行的1个分支。因多挂髯口(胡须)又名须生。旦旦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1,女角色之统称。早在宋杂剧时已有“装旦”这1角色。宋元南戏和北杂剧形成后仍沿用旦的名称,运用上又略有不同。昆山腔成熟期,形成正旦、小旦、贴旦、老旦4个分支。其后各剧种又繁衍出众多分支。近代戏曲旦角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净净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1,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或粗犷豪迈,或刚烈耿直,或阴险毒辣,或鲁莽诚朴。演唱声音洪亮宽阔,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为戏曲舞台上风格独特的性格造型。据说此行当是从宋杂剧副净演变而来。“花部”兴起后,净扮演人物范围不断扩大。净行根据角色性格、身份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丑丑戏曲表演行当主要类型之1,喜剧角色。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宋元南戏至今各戏曲剧种都有此脚色行当。扮演人物种类繁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滑稽;有的奸诈刁恶,悭吝卑鄙。近代戏曲中,丑的表演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同的剧种都有各自的风格特色。丑的表演1般不重唱工而以念白的口齿清楚、清脆流利为主。相对地说,丑的表演程式不像其他行当那样严谨,但有自己的风格和规范,如屈膝、蹲裆、踮脚、耸肩等都是丑的基本动作。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大致可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表演上各有特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戏曲。



5、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 、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1种标准聚合在1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尺宏、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1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1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1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1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厅困歼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1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1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作为1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1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31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 扩展资料:中国戏曲的起源: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8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4种基本形式。中国戏曲的精神:中国戏曲有别于古希腊的戏剧,也有别于欧美近现代的戏剧。因为,中国戏曲是在中国文化氛围之中创造出来;所以,中国人的政治观、历史观、审美观扮冲已经给中国戏剧贴上了醒目的标签。杂剧、南戏、雅部、花部的创造,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随心所欲。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推陈出新的创造,属于中华民族以艺术的形式审视过去、解剖现实、向往未来的楮神追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戏剧 。



6、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中国戏曲的特点1 、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是1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1种标准聚合在1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1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1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1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1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1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1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作为1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1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31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相似内容
更多>